我有一个名士群-第三章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2 / 2)

但是这并不能妨碍秦父的欢喜,他最近走路都带风,到哪里都把秦琤挂在嘴边上。

与之相反的便是姜氏。

她虽然也高兴,但却很少出门,而是洗手作羹汤,换着花样给秦琤张罗吃食。

不过秦琤和群里三人的一致意见是,姜氏一片母爱令人动容,但是手艺确实过于寻常了些。

甚至有点黑暗料理的潜质。

她自己却尝不出来。

秦琤觉得,自家亲爹能被这些饭喂成如今这个富贵模样,只能用真爱解释了。

于是,秦琤就琢磨着要不要自给自足。

左右他是有东坡先生发的红包的,在母爱照耀下,偶尔改善一下生活也是可以的。

而这天午后,姜氏便端着汤碗进来了。

秦琤看着那碗汤,下意识的站起身来:“娘……”

姜氏笑着道:“你且坐着,”说着,她把汤碗撂下,嘴里道,“娘瞧你中午时候没吃多少,便给你炖了碗山药排骨汤,趁热喝吧。”

秦琤没好意思说,他之所以中午吃的少了些,就是想要下午时候自己去炖锅东坡肉。

现在姜氏在,他自然不好出门,便坐到桌前。

低头就看到了汤碗里面的东西。

群里则是一起围观。

苏轼:“山药瞧着不错,汤也很浓郁。”

曹冲:“想喝……”

唐寅:“冲儿,你想想群主昨天喝完汤那个一言难尽的表情。”

曹冲:“哦,我不想喝了。”

秦琤喝了一口。

嗯,是自家娘亲的正常发挥。

可他并没有推拒,而是一饮而尽。

然后先给姜氏倒茶,又给自己倒了盏,再次一饮而尽。

姜氏则是温声道:“这屋子里的东西,你这几天多瞧瞧,看有什么想要添置的,或者有什么想做的,尽可告诉爹娘。”

秦琤撂了茶盏,闻言便道:“好,谢谢娘。”声音顿了顿,“娘,我这会儿便有件事想问。”

“何事?”

“咱家附近可有寺庙?”

姜氏略想了想:“是有的,浔州城外的琅云山上便有一处庙宇,香火不断,怎么,琤儿想去求平安?”

秦琤轻轻摇头:“我是想要去将养父养母的牌位供奉上。”

姜氏微愣。

而群里也安静片刻。

就听秦琤道:“他们养育多年,我虽认回了爹娘,但他们待孩儿是有养恩的,我就想着将他们的牌位供奉起来,承受香火,以表孝意。”

这件事情秦琤是早就有打算的。

虽说他是在原主断了生气之后才穿越而来,但既然是借人家的身子重活一世,不能光占了好处,也要担上责任。

奉养秦父秦母,超度养父养母。

虽说到现在为止,秦琤还是不信那些神神鬼鬼,可是瞅瞅群里的各位……

做了总比不做好。

秦琤还打算替原主多立一个牌位。

但鉴于“自己超度自己”的事情有点不容易解释,也就没有对姜氏言明。

而姜氏听了这话,眼眶也有些微红,可脸上的笑容却是掩都掩不住。

于她而言,原本对秦琤并没有太多指望。

丢失了十多年的孩儿,如今能找寻回来,已经是上天保佑。

虽然嘴上说着期望孩子有出息,可实际上,无论是姜氏还是秦父,对秦琤的要求就是平平安安不要再丢就好,其他的并没有抱期望。

可现在听了秦琤这话,起码证明了,这孩子是个懂事的,而且并不嫌贫爱富。

退一万步讲,他对养父母都能记挂在心里,对亲生爹娘想来也不会差的。

姜氏笑得弯起了眉眼,抓着他的手,连着不断的说了好几声“好”。

秦琤并不知她心中所想,只当自家娘亲答应了自己的请求,便笑着道了声谢。

不过姜氏却没有离开,而是又端详了秦琤一阵,这才道:“琤儿,娘有句话要问你。”

“您问吧。”

“你以后,是想要读书,还是想接了你爹的铺子经商?”

秦琤没有太多思索,便道:“娘,我想读书。”

此番话一出,姜氏便松了口气,重新露出笑容,脸上甚是欣慰。

而群里也再次热闹起来。

唐寅:“虽然现在看来,从商更容易些,但群主总算还是选了科举仕途。”

曹冲:“什么是科举啊?”

苏轼:“简而言之,便是即使是寒门学子也能有为官做宰的机会。”

曹冲:“哇,琤哥哥想要当官?”

对着旁人,秦琤自然能把话说的格外圆满,从家国大义到黎民百姓,保证漂亮周全。

但是对于这个自穿越以来就一直同他在一处的名士群,秦琤没有任何遮掩,甚是坦诚:“自水患后,我一路行来,见识过不少惨事,若能有为民做事的机会,我自然是想的。可要说没有任何私心,也不尽然。”

唐寅:“什么私心?”

秦琤:“士农工商,以士为先,想要出人头地自然是要选择科考。”

曹冲虽年幼,可却格外心明眼亮,立刻道:“琤哥哥的祖父摆明就是因为这个偏心。”

苏轼看得更远些:“之前群主三叔敢直接过来说过继之事,将所有的心思都摆在脸上,便是吃准了秦家太爷的脾气。”

唐寅:“虽说做学问并不是为了争一时长短,但人生在世,有些事情如果不争一争,便就此错过,再难回头了。”

苏轼:“忍气忍气,越忍越气。”

曹冲:“对!”

唐寅:“这般看来,无论是为了前程,还是为了爹娘,最好的法子便是读书。以后路走得顺一些,这个群也就长久些。”

曹冲:“对!”

苏轼:“既如此,以后我们来帮你科考诸事。”

唐寅:“教学之事我可为主。”

苏轼:“区区不才,进士及第。”

唐寅:“……哼!”

而在秦琤和群里聊天的时候,姜氏已然站起身来,在桌旁走了走,似乎在思量着什么。

过了一会儿便道:“我儿可识字?”

秦琤点头。

姜氏又问道:“可曾读过书?”

这次秦琤犹豫了。

说起来,之前在来的路上,他便曾经被群里的三位联合启蒙过了,无论是三百千还是四书五经都是学了些的。

只是基本上是口传心授,纯靠群聊的“三对一名师精选课程”,并没有真的捧着读过书。

姜氏见他犹豫,以为是自家孩子幼时家贫便没开过蒙,赶忙宽慰道:“不妨事,虽然有些难办,但爹娘总有法子。”

秦琤不由得看她:“娘想做什么?”

姜氏认真道:“选个书院,让你爹爹捐些钱,给他们修个学舍,我儿自然能求学。”

秦琤:……

这莫不就是古代版的捐个楼?

而秦琤却没有点头,毕竟他随身携带一个“名师辅导团队”,还是只有他一个人的小班教学,自然不必再进书院的。

不过这些不便对着姜氏明说,秦琤只安抚道:“娘,孩儿还是背过一些书的,您给我准备间书房就是了,其他事情大可以从长计议。”

“银钱都已经从账上支出来了,当真不用?”

“当真,娘您告诉爹,把这钱在放回去吧。”

姜氏闻言,还未开口就先拭泪,嘴里念着:“我儿就是孝顺,这么小就知道替爹娘赚钱了。”

曹冲:???

唐寅:“钱没花出去就是赚?”

苏轼:“即‘柔弱’之后,我又学会了个新词,‘赚钱’。”

而姜氏则是擦了擦眼泪,先出了门,过不久便拿着一个木盒回来。

秦琤好奇:“这是何物?”

姜氏把盒子放在桌上,温声道:“这是娘从你还未出生时就准备下的,每一针每一线都是娘亲手缝制,本想着给你穿戴,只是后来……便没用上,娘就一直攒着,也不间断地往里添。只是没想到我儿都这么大了,不知道现在还用不用得上。”

唐寅颇为感动:“蚕桑能几许,衣服常著新。”

苏轼:“既然是辛苦准备的,群主你不如试试看?”

秦琤当然也知道姜氏待自己好,可由于之前自家爹娘的轮番操作,所以这次他没有立刻答应下来。

而是先打开了盒子看了一眼。

然后就瞧见了各式各样、金丝银线的,肚兜。

唐寅:……

苏轼:……

秦琤:我就知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