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3章返回基地(2 / 2)

如果后续没有反复,ok,这是功!如果有了反复,叶宰就等着锦衣卫缇骑槛送京师吧……

叶宰向文吏口授内容,先提祖宗之法,太祖成祖改土归流;再说马喇司不服王化,悍然谋反;最后才小小提及自己的功劳,初上任即闻噩耗,幸赖将士用命,臣亲提大军,披星戴月,不惧牺牲、转战千里云云。

口授后便打发文吏下去润色,他自己则给周延儒写信,请老师在帝前转圜,中心意思就一点,马喇司撤销。

不过,叶宰基于自己领悟的正治方略,并没有一步到胃,给人一种楞头青的感觉,同时也给自己留个余地。

他提议在当地设立攀西土州,以流官为首,原头人为土同知,共治土汉。

如此,土人民心可得安抚,朝廷可得实地实利。再设州学教化,劝农桑、兴水利,十年功夫必得大治!

流官人选,他推荐建昌道经历王之临。夸赞王之临办事认真,深悉土俗,暗示为知州不二人选。

信的最后叶宰写道:学生身处热瘴之地一点也不觉得辛苦,反而担心老师身为南人不适应北方寒冷的天气,故付上五千两银票略尽孝心。请老师多添两件御寒衣服,怜惜身骨为我大萌再战五十年!

将银票装入信封后,叶宰脸上升起一道遗憾之色。这并非他舍不得银子,而是他脑中隐隐有个印象,周延儒好像在崇祯前期被温体仁排挤,罢相回家。

再往后,拎着猪头都找不到庙门了……

由此他还想到有两个人号称要帮他联络温体仁。

陈玉,原建昌兵备道,现大理寺少卿。叶宰与他就是个协议关系,还有点小小的龃龉,不被整就算好的了,指望不上;

山东临清兵备道——陈良卿,此人还行,两月前来过一封信。

信中大发感慨,说感谢良臣贤弟提携,为兄战后述功,这才得以升任山东左参正。请叶宰朝觐时无论如何要去看他,让他略尽地主之谊,还特别提及:泰山姑子乃人间难得享受,俺俩好兄弟定要有福同享,到时如何如何……

想到这儿,叶宰会心一笑,索性未雨绸缪,提笔再给陈良卿写了一封信。信中丝毫不提自己帮助他的事,而是大叙兄弟之情,有意无意强调陈良卿“兄弟有福同享”的说法。

……

又过了两日,北方探马送来情报,盐井卫拖拉七天后终于聚将点兵,向小河村开来。

叶宰听后气不打一处来,七天,七天!要不是混合营战力无双,盐井卫就是来收尸的!

遂写下手令命传令兵带去,命盐井卫暂时进驻长官司驻地,压制土人宁靖地方,等待后续安排。

然后,叶宰留一百人看守小河村,其他人随自己返回基地。

水电站工程还是个半拉子,由不得他不心急。

土人头领们也一起带走,那里有新式房子等他们入住。

回去的路程便好过多了,不用再精神高度紧张。

路过山谷战场,叶宰下令掩埋土人尸体,以免引起瘟疫。

沙马却是误会了,以为这个兵备身具仁心,便通过看押他的小兵向叶宰反映,夷人皆以火葬,请兵宪大人考量。

这个要求吓坏了叶宰周围一圈人,纷纷痛骂沙马“不当人子!”

叶宰却觉得没问题,后世不都是火葬嘛,遂摆手制止,吩咐兵丁砍树,搭建一个巨大的木台。

雄雄火焰于半个时辰后燃起,沙马等人跪于台前,在“噼里啪啦”的木节爆响中,念起了大家都听不懂的经文。

(晚上有个饭局,只有一章,请原谅。求订阅,求收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