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干笑着小跑进宗祠里的。守宗祠的老头正坐在门口的门墩上,跟几个小孩子下着象棋呢。我跟他说,我想查一下族谱,他都一挥手,让我自己进去看,他没空理我。/p
在我翻找族谱的时候,还听着他嘀咕着:“三天两头往我这跑,是想让我早点给腾位置呢?老头子我死不了这么快!走这边!娃啊,再跟你们老师学几年,才能赢我!”/p
我嘟嘟嘴,没理会那老头,就照着记忆中他之前放族谱的地方找了起来。就在牌位架子下面的抽屉里,整整齐齐摆放这三本厚厚的族谱。三本呢!都挺新的,听说是过年的时候,村里有文化人给修订了,重新印了出来。修族谱那可是利在春秋的大好事,是家族绵长兴旺的象征。这清明节的时候,听说还有请出族谱的仪式呢。/p
好在是重新印出来的。之前我们来查的时候,那种纸张,那种字体,那种表述,我都不好意思说,我很多没看懂!/p
现在这么就明了很多了。只是我连另一个元宵是哪一支系都不知道,只能一张张图谱去找。元家说是256个人,但是年代久远,上下这么多代,生的死的都在一起,这名字排排队可不止256个人了。/p
我坐在宗祠的大椅子上,把族谱摆在腿上,用手指点着上面的字,只找一个宵字。/p
“在这!”我在看到那个宵字的时候,心中一惊,赶紧对照着人物关系表往上下一看。这个宵字的上面是“海宏”!我额上的黑线瞬间冒出!这个宵,是我这个元宵呢!上面就是我爸妈的名字呢。/p
再找!元宵这名字多好听啊,多特别的,应该也几个一模一样的吧。只是图表太多支系了,我一张张翻,也翻了快一个小时,才找到了另一个元宵。/p
这个元宵生于一九四二年,勘探队进村的时候,她应该二十二岁,要是还活到现在的话,应该是八十岁左右,那就符合我们之前推测的年龄段了。/p
我翻找到了人物,事件页面。果然就是她。那年代,村里能出一个大学生,那是多么光宗耀祖的事情,族谱里都详细写着呢。她考取了京城地质大学。但是并没有写她的婚配情况,生于情况。我翻回了图谱,在元宵的名字下,画了个句号。那意思就是说,元宵并没有生下孩子。就算生下孩子了,也是没有胎记,不入族谱的。/p
那她到底是生了,还是没生?这个问题还能从哪找出答案呢?/p
我的手指摩挲在崭新的族谱上,看到了图谱上,最靠近元宵这个名字的福来两个字。那是元宵的亲侄子,她亲哥的儿子。出生时间是五八年,元宵有可能生孩子的年份是勘探队撤出龙屯村的第二年,那就是六五或者六六年。那时候,这个福来,应该也有七八岁了说不定能记得点事呢。/p
找到元福来的页面,上面写着,他在城里由孙子供养,住在明南市养老院西区。那就是之前跟老校长跟我们说的,知道勘探队的人,要么死了,还有那么几个,村里就是他和守宗祠的老头,城里有两三个让子孙供养着的。这个元福来应该就是其中一个。/p
我掏出手机把页面都拍了下来。站起身来,伸个懒腰,就看到那老头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不下棋了,就坐在了门墩上打着哈欠看着我。/p
“你看得懂吗?”老头问着。/p
我赶紧放好了族谱,说着:“新版的,能看懂。”/p
“那行,清明节记得回来。你也看看大祭祀。以后啊,你也要做的。下次来呢,给我买几个烧鸭屁股,这宗祠里的好东西,我也会看着给你留点的。”/p
我讪讪笑着,就这宗祠,还有什么好东西能留给我的?看看时间,赶回市里的话,还能赶去养老院西区看看这个元福来。毕竟那养老院就在汽车总站后面的小区里。很近!/p
回到市区,我就在车站附近吃了个快餐。以前跟着米虫,十块钱一个盒饭,还是地沟油炒的菜,都觉得好香,好好吃。现在吃惯了浮生的饭菜,才发觉,原来外面的快餐真的不好吃。/p
吃着饭,我掏出手机给森少发去了信息:“我找到另一个元宵了。我现在要去养老院西区,找她亲侄子问问情况。一会联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