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梅人有点得瑟地说着听书受益成果:
“然而要读二年级,我对那些老师说:‘苟芭风才3岁半啊,太小了,如果过年以后,芭风也才四岁,让芭风读一年级下学期,我还是可以考虑的。’
老师说,特别是我哥王城里校长说:‘好阿好阿,你那俩女儿很聪明的,一定没有问题的。’他意思是说我两个女儿比他的两个强!”
老婆说女儿变化,我就应和地说:“有时我在家的时候,也对我们的两个女儿,有意无意地考了考,检查她们的知识水平,我也经常表扬了她们。她们还以此为乐,常常要求我加以表扬。我们的两女儿常因懂得一点小学知识而受到表扬,如同对她们的学习行为进行肯定暗示和显明暗示,使她俩对听妈妈读书,有了心理上的追求,从而加速了他俩的知识成长。”
吴梅人也证明性地说:“芭风和芭雨的奶奶,常常是有意识地提升俩孙女的知识水平。如你妈妈会说:‘芭风呀,我们家养几只狗狗,几只鸡呀,一共多少只呀?’
比较简单的,芭雨就会抢答:‘3只狗狗,3只鸡,一共6只。’
她奶奶便继续问题:‘一只母狗4个月会生狗狗一次,问狗狗一年会生几次小狗狗呀?’
芭雨答不出来了,芭风却说:‘生三次,因为一年12个月,三四十二,所以狗狗一年会生三次小狗狗。’
你说我们的女儿是不是已经有点水平了……”
我很欣赏地说:“你刚才说了第一,那么第二点原因是什么吗?”
吴梅人开心地说:“第2点是山坳村人对书有了一定的追求,而且是无意识中形成了的书环境的文化气息。过去的人们家里有一两本书,都放在各家各户自己的家里。全村40户左右的人家,共有一两百本的书,各保存各的,想相互间借阅,也不好开口,丢不起这张脸。
现在情况不同了,为了支持芭田听书,支持我读书,有书读、读书听,大家都把家里的书供给了我们芭家,集中到了你这个芭岭老大家里,村人们还到处去找、去捡,所有找来、捡来的书籍、刊物、报纸,虽然很多是旧书旧报,但都放到了我们芭家来。
在这种情况下面,人们想看书,就到我们芭岭家里来看,这样一来,过去人们看不到的书、借也借不来的书,现在都可以拿的到看的了。只要大家真正的想看看,我们芭岭家的门天天都开着,书报都摆放在大厅上。同时这些书,经过我和两个女儿的整理归类,且有序地加以摆放,这样一来,我们芭岭家真的就像村图书馆一样了!
就这样,人们有意无意的,看了很多很多的书、或听了很多很多的书。书本身是知识的结晶在里面,你看多了人们脑子里面的文化程度和文化水平也就提升了。大家都在看(书),都到芭岭家来看书、听书,有的人甚至借回家看,只要不影响我读书、芭田听书就行。
把全村的书都集中到一家,都是因为某一件事使然,尽管大家都不是故意的,但是,也许这就是天意的吧!整个村子的文化水平,在有意无意之中,慢慢提升。大家慢慢有看书的环境和习惯,这在过去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而今,看书读书变得相对自然和不见其怪了。”
我忽然发现我老婆好像很会说话了!我有点欣赏地望着老婆,等待着他说第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