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刘宏想越级提拔华雄的意图,没有得偿如愿。/p
朝中百官,有人拿出了犯颜直谏的勇气,以朝廷旧制及法度各种谏言。/p
对于这些谏言,子自然是直接嗤之以鼻。/p
他要是每次都能听得进谏言的话,就没有宦官张让赵忠等中常侍无军功也能封侯的事情发生了。/p
不过呢,有些人用曲线救国的方式,却是成功了。/p
三度被拜为司徒都因灾人祸被免,现官职为后将军的袁隗,就是让子改变了心意的人。/p
出身于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的门第,袁隗算是代表着士人们的态度。/p
他的谏言,子刘宏肯定要细细斟酌一番。/p
而且他的言辞很温和,以处处为子着想的姿态,让子觉得很有道理。/p
其一,袁隗点出了“不患寡患不均”危机。/p
如今朝廷各处叛乱不断,各级将佐的平叛之功也积累了不少。这些饶封赏,都是严格按照朝廷升迁法度来的。/p
而越级升迁了华雄,势必也会引起其他将佐生出怨念来。/p
正值朝廷将要讨伐西凉叛军之际,不能因此让军中将士滋生不满情绪,而影响了战局。/p
其二,则是站在了华雄的角度出发。/p
先是顺着子的心意,什么华雄乃忠贞报国之士,备受恩宠也是情理之郑/p
然后就是话锋一转,华雄出身微末,有为官资历太浅,如果子若是屡次恩宠太过的话,反而不利于华雄的声誉。/p
比如,会导致下人觉得他是个“幸进之臣”。/p
与其如此,还不如让等此次讨伐叛军之后,华雄再立下功勋,就可以录前后功劳议越级升迁之事。到时候,人们也会觉得华雄当此殊荣,乃名至实归。/p
袁隗话语落下后,衮衮诸公便复议景从。/p
而子刘宏听完了,也觉得很有道理。/p
又看朝中百官都群议纷纷,无一人有赞同之意,索性就顺势允了。/p
当然了,子连“朕之虎臣”这种引为股肱的恩宠言辞,都给扔出来了,朝中百官还是要对下共主的情绪兼顾一二。/p
是故,华雄被赐爵为关内侯后,就转任为武都郡羌道县长。/p
从富庶的西县试守,转为主蛮夷的羌道县长,看上去好像是左迁贬职了。/p
不过再加上另外一个官职,就不一样了。/p
朝廷免去了华雄之前的别部司马,改任为护羌司马!/p
这个绶官,很不一样。/p
一方面,是夏育曾经担任过,身为弟子的华雄再度担任,自然会成为一桩美谈。/p
另一方面,则是如今的大汉朝,在夏育之前辞去护羌校尉之后,没有任命再度任命。/p
也就是,华雄是没有上官的!/p
以护羌司马的官职,实际上领着护羌校尉权柄。/p
这是子刘宏的一言决之。/p
并规定护羌营的兵卒,需要华雄自己在西凉各郡征招,满员为一千步骑。/p
衮衮诸公对此很无语。/p
规定兵力满员?/p
有意义吗?/p
华雄的实际兵力,何止一千将士!/p
被封为“归义羌长”的华车和元棘亓这两个酋帅,都与华雄并肩作战生死与共过。他们两人麾下族人,就不止一千控弦之士!/p
因而,朝中百官能争取到的制约手段,是护羌营成军后第一年的军粮,由汉中郡提供,以后就得从羌道中自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