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其他类型>三国之西凉鄙夫> 第一四一章、各有心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四一章、各有心思(1 / 2)

在陇右,除了丰饶的渭水流域外,还有不少谷地也很肥沃。

比如河湟谷地(金城郡一带),就养育了大量的人口,绝大部分西羌种,都起源于此。

而华雄此刻率领两百骑卒路过的祁山,也是一片狭长型的谷地,称为汉源谷地。

名字的来由,是指这里是西汉水的源头。

唯一可惜的是,祁山一带,人口并不繁盛。

西汉水蜿蜒而出,经过这里的时候水势颇急,又加上河床低于两侧的沿岸,无论是人力还是畜力,取水灌溉都很不方便。因而祁山一带的不少原野,没有被开辟出成为田亩,而是以畜牧为主。

从冀县过来的黔首百姓以及郡兵家属,就是安置在这里。

只见田野间,只有妇孺老弱在肩挑手提的取水,灌溉着新开辟出来的田亩。这样的耕种,事倍功半。

也让策马而过的华雄,心头蒙上了一层忧虑。

民以食为天。

他作为一县之令,代天子牧民,解决黔首的温饱是最基础的本分职责。

更何况,在上一世的记忆中,大汉朝马上就进入大争之世了,他治下连足兵足粮的条件都没有,还谈何趁势而起,乱中取栗!

唉,水利灌溉的问题,得和阎先生商讨下,想个法子解决。

他暗中将此事记下。

随即,露出灿烂的笑容,挥手回应田间劳作黔首们的热情招呼。

却没有发觉,落后他半个马身的姜叙,一直用怪异的眼神看着他的背影。

姜叙终于知道,为什么夏育和阎忠,不顾修身养性积口德的士人风范,天天骂华雄为“竖子”了。

堂堂七尺男儿,被天子亲自钦点的县令,竟然把心机用在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身上!

这个小女孩,还是未过门的妻子夏婉!

好吧,事情是这样的。

昨天他还在猜测,华雄用什么办法让西县弓箭社的兵卒们不会军心不稳。哪料到,今日从卤城出发的时候,边上就多了一小队人马。

是夏家的十数位私兵护卫夏婉,还带着一些黔首运送吃食去木门道劳军。

顺便传达一个消息:华雄去了历城后,会带领十几个随从,翻山越岭偷摸回落门聚武山坞堡一趟,看看盖勋和夏育是否平安。

听起来,好像能搪塞一番。

关心下爱民如子的旧日上司,还有授业恩师,也是人之常情嘛。

但木门道那边正鼙鼓争鸣,厮杀正浓,怎么让夏婉一个小女孩靠近前线呢?

想隐匿奇袭陇西的消息,可以找称病、旧伤发作或者安抚铁笼山那边羌胡等其他理由,干嘛用这种这种办法......

就不怕夏司马知道了,抡起环首刀就劈?

姜叙腹诽不己。

对此,华雄是不知道的。

就算知道了,也只能耸耸肩,无奈的苦笑一番。

要是有别的办法,他也不会打上夏婉的主意。很简单的道理:在西县黔首舍生忘死的时候,凭什么县令不能同生共死?

伤病,又不是死残!

至于铁笼山那边羌胡的情绪,有他们这些缴纳赋税的编户更重要吗?

唯有夏婉,以县令未过门妻子的身份出面,用大汉朝传颂不衰的孝悌义理,才能让黔首百姓们觉得情有可原。

闲话少叙。

华雄等人行色匆匆,路过历城的时候也不停留,只是和赵昂打个招呼,便行色匆匆的赶到了铁笼山。

华车和县尉杜痞子已经带着三百骑卒恭候了好久。

这些骑卒,都是从羌胡部落挑选的勇士,也是之前跟随华雄去牧苑拼过命的那一批。在上次丰厚战利品的刺激下,让他们热情蓬发。

最显著的表现,是他们都心甘情愿的披上了大汉火红色的军服。

恩,这批淳朴的人儿,在华车日以继夜的洗脑下,已经被华雄用小恩小惠给砸晕了。

之前只是接受官府的编户授田、承受五户出一丁随征,享受大汉朝廷庇护的互惠互利而已。而如今,更接受了华雄口头上的承诺,供给官府一匹河曲战马,可以享受十年之内各种赋税全免。

一点都不担心,做出承诺的华雄,被叛军给灭了。

又或者,朝廷将华雄调任他方,而西县后继的县令不认这笔账。

对此,在赶赴武都道的路途上,姜叙对华雄的感官,又一次变化了。

他策马与县尉杜痞子并肩,借着上次并肩作战的熟稔,悄悄的拉开了话题,“杜县尉,司马的名声在羌人之中可真是让人佩服啊!口头上许个诺,就让西县多了近千匹战马。我方才还听说,这些羌胡部落,为了争夺跟随司马前往陇西郡的名额,还内部械斗了起来。要不是司马的义弟华狩始约束,说不定还会死不少人,有这事吗?”

“有的。”

杜痞子点了点头,抓着乱糟糟胡须咧嘴,一脸的与有荣焉,“我们的这位县令,在羌人中可是有‘天眷之子’的美誉!”

额......

姜叙抽了抽嘴角,觉得和没读过书的人说话,有点心累。

他当然知道华雄有“天眷之子”这个称号!

不过是想借着这个由头,想了解一下杜县尉这位冀县老人,对华雄的行事奸诈,有没有额外的看法罢了!

“恩?伯奕为何如此神情?”

看到姜叙的表情有些不对,杜痞子有些意外。

随即,便拍了下额头,又继续咧嘴,“是我忘了,伯奕你和华小子没有接触多久。我偷偷告诉你啊,华小子当年.......”

所以呢,姜叙更加心累了。

他对华雄的过往事迹,早就了解得一清二楚。

不然的话,当初也不会接受同族姜隐的一句邀请,就前来西县出仕。

当即,索性也不再玩士人豪强“闻弦音知雅意”那套作态,直接打断杜痞子的滔滔不绝,将小夏婉去木门道的事说了。

“让妇孺靠近战场,传扬出去了,终究不是什么好名声。司马如今声誉在羌胡里如日中天,得来不易。杜县尉,你是司马身边的老人了,要不找个机会劝说下?”

杜痞子一听,就狠狠的盯了姜叙一眼。

有事就直接说事嘛!

拐弯抹角的干嘛呢,一点都没有西凉男儿的豪迈!

不过呢,对方的话语,他也算是听进去了,眉毛都紧紧的皱了起来。

作为征战近二十年的老卒,他对让小夏婉前线劳军这事,也心底里排斥的。

踌躇了半晌,他探过来脑袋,压低了声音,“这事我去劝吧,不合适。华小子一直都很有主张,听不进去我的话。这样吧,等战事消弭了,我找个机会去武山坞堡那边,找盖太守出面说。盖太守如果愿意开口,华小子一定会慎重考虑的。”

“如果是盖太守出面,那是最好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