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把几片茶叶放入茶碗之中,用热水一泡漂浮在水中,尝了一口说道:“其实每次放的茶叶不用太多。”/p
许敬宗明悟般地点头,“想必老将军们习惯了牛嚼牡丹。”/p
“肥皂准备得如何了?”/p
“三天时间一共做了一千块肥皂。”/p
跟着许敬宗来到肥皂工坊,路过印书坊的时候,李正余光注意到李江山站在印书坊的阁楼上盯着自己。/p
如今的许敬宗已经成为了泾阳村子的二把手,和李义府一样,管着村子里的生产和制造。/p
这两人干事的能力不错。/p
不考虑他们人品的情况下还是很不错的二把手。/p
对付村子里的闲杂事务,他们都得心应手。/p
李义府管着村子里的绝大部分作坊,还有修路和人手方面的布置。/p
许敬宗更多是对外的接触,他对官场那一套很熟悉。/p
一些李义府没有精力,或者管不来的作坊已经安排许敬宗可以看着。/p
李淳风已经来到村子里,开始教授这里的孩子们数术。/p
村子里一切都有条不紊。/p
李淳风和孩子们讲解是一道鸡兔同笼的问题。/p
“鸡兔同笼,共有头三十,脚八十有八,笼中鸡兔各有多少只,”/p
题目说完,李淳风笑着说道:“有人知道答案吗?”/p
这是孙子算经上的题目。/p
李淳风期待着孩子们会有抓耳挠腮,期待孩子求教。/p
当初自己算这道题目的时候,可是花了一个月多时间。/p
不得不感叹,孙子算经的高深。/p
可眼前的一幕又和自己期待的有些不一样。/p
课堂之上一片安静,甚至还有孩子正在睡觉。/p
看着这些孩子散漫的学习态度,都是乡野孩子可能没听懂,李淳风长叹一口气,“你们县侯让我来教你们数术,数术之道博大精深,就算是贫道毕生所学也未到尽头。”/p
大牛开口说道:“李道长你能不能出一些难一点的题目。”/p
“难……难一点。”李淳风诧异地看着自己在木板上用炭笔写下的题目。/p
作为班长的大牛又说道:“这道题目太简单,我们都会做。”/p
“简单……”/p
李淳风看了看自己的题,又看了一眼在做的学子们。/p
这鸡兔同笼的题目可是难倒多少长安学子,就连国子监的学子都不见得可以答出来。/p
李淳风说道:“那好,你来说说这道题的答案是什么?”/p
大牛开口说道:“鸡有十六,兔有十四。”/p
“嗯?”/p
李淳风诧异地看了看自己身后的题目。/p
再次修改了题目中的几个数字,再次问道:“现在呢?”/p
大牛一脸无奈地说道:“三十三兔子,二十六只鸡。”/p
李淳风诧异地又换了几个数字。/p
大牛:“二十只兔子,十二只鸡。”/p
来来回回换了好几遍。/p
大牛对答如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