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东宫的人离开之后,李泰盯着在清点一车车银钱的李正。/p
“胖子,你也帮我数数,这么多我一下子数不完。”/p
李泰有些恍惚,回想着之前的种种,“李正,你真不见兔子不撒鹰。”/p
“过奖了。”/p
“你李正果然还是李正!”/p
李正稍稍拱手,“客气了客气了,太子破财你应该高兴才对。”/p
李泰:“……”/p
一走神,李正会想着,“咦,我刚刚数到哪儿了。”/p
“……”/p
李正意犹未尽,“罢了,我再数一遍。”/p
李泰走回院子,回到自己的房间甩手就关上了房门。/p
东宫/p
李承乾看着东宫属官送来的竹简,看了一遍又一遍地感叹道:“这个李正真是一个世外高人啊,如此一来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p
不过那一万贯确实花得有些心疼。/p
李承乾把竹简上的策论抄写下来。/p
一路来到甘露殿,把策论交给了李世民。/p
再看自己父皇专心看着策论,李承乾心底暗暗肯定父皇一定会采纳的。/p
李世民看完之后交给房玄龄,而后陷入沉思,盯着李承乾看了许久。/p
房玄龄接过竹简看了许久说道:“工人的工钱不得低于货物售出价格的两成,平衡了物价也可以平衡工钱,商人不敢卖得太贵,劳工的工钱也有了保障,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p
“如此一来这件事好办了。”/p
杜如晦看着这份策论上又写着,“户部统管商户开设举报衙门。”/p
“这么一来监管也有了。”/p
“所有劳工到工坊工作必须有契约,劳工被工坊辞退,必付给劳工赔偿。”/p
看到这里杜如晦点头赞叹,“如此一来工坊也被约束不敢随意替换劳工,让劳工的工钱更加稳定,这可以促进工坊之间竞争,工坊会拿出更多的好处让劳工留下。”/p
只要有了保障,劳工们也会回来。/p
商户也不敢肆意抬价。/p
房玄龄说道:“陛下,这份策论可以让商户与劳工之间的约束更好,上下相扣相辅相成。”/p
如今的劳工最担心的是什么,就是工钱的不稳定。/p
有时候还会被工坊主随意替换。/p
今天干了这家,明天又要找另外一家。/p
第一天找到活干,第二天可能就会找不到活。/p
现在看来劳工们也不会有后顾之忧。/p
工钱也不是由工坊随意来定,这也提高了劳工的工钱。/p
杜如晦说道:“太子殿下的这份策论,实乃是解了燃眉之急。”/p
李世民说道:“中书省制定好章程便下发下去,挑选几家工坊试试。”/p
“喏。”/p
房玄龄和杜如晦告退。/p
李世民又看了一眼李承乾说道:“你也退下吧。”/p
李承乾心中窃喜地离开甘露殿,李正的策论果然好用。/p
甘露殿里,李世民问一旁的太监,“这份策论当真是太子所想吗?”/p
太监小声回话道:“东宫的眼线来报,太子送了李正一万贯钱。”/p
一万贯!李世民眉头直跳,“朕的太子这么有钱吗?”/p
太监把事情前前后后都说了一遍,“还说是李正五行缺钱,太子这是在给李正治病。”/p
李世民听完黑着老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