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麒麟-72、奉旨北巡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其他类型>玉麒麟> 72、奉旨北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72、奉旨北巡(2 / 2)

沈绉很快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的小命已被人掐在手里,离京之前实在不该想得那么乐观。

户部扣着文书不发,拖着钱粮不放,沈绉心焦,决心另辟他法。

晚些时候,各郡郡守派来详述汛情的署吏到了,沈绉赶紧将相关人员组织起来讨论。各地汛情不一,郡守们正积极地征发民夫加固河堤,只是钱粮短缺,希望钦差大人能给调剂一下。

沈绉一听即明白,这些署吏不是单纯来报讯的,还带着要钱要粮的任务,而他刚刚得知户部拖延救灾钱粮的发放,心中更加烦闷。不过险情未解,不能打击人心,于是告知众人,他已要求朝廷调拨钱款,很快就会有消息,且请官民宽心。

署吏得知无钱粮可领,想到回去会被责骂,怎么也提不起精神讨论固堤之法,勉强说出的也都是旧日办法,毫无新意。

沈绉皱眉,看了看署吏,又看了看地图,问郡守阳启:“汴郡自古居于浑河一侧,千百年来浑河泛滥无数次,应该积累了不少治河的经验,为何而今竟束手无策,招贤榜也无人应征?”

阳启回道:“大人,下官并非本地人,之前翻阅郡志,得知浑河每次泛滥,百姓都是十去七八,或淹死,或被水冲走,或饿死,或因疫病殁,或逃难不归,余者仅二三。”

沈绉皱眉:“照你这么说,面对天灾,只能听天由命了?浑河屡屡泛滥,几年即会决堤一次,大崩大溃则是数十年一遇,而民照样繁衍生息,人数不减,这是何故?此间人口繁殖有那么快吗?”

阳启想了想道:“下官以为,此间人数不减,并非全因繁殖,惟因每次灾后,都有众多外郡之民迁徙而来,补充人口。”

沈绉不再问什么,专心研究浑河地图,不时询问熟知当地地理的署吏。他的设想是,如果当地有其他较大的河流,可以组织人力紧急挖沟,打通两河,以在危急关头让别的河流分担浑河的一部分流量。

熟知地理的署吏不赞同,认为钦差的想法太过异想天开,浑河的水量不是其他河流能分担得了的,且浑河上游水急势猛,又挟带大量泥沙,经过九曲十八弯的缓冲,水速减缓,泥沙开始沉积,使河床越淤越高,两岸河堤也随之越筑越高。若掘开河堤,河水必然全数涌向分流河,届时分流河俨然又一条浑河,且是没有修筑堤岸的浑河,沿河百姓仍没有摆脱浑河泛滥的阴影。当地其他河流最终流向并不确定,有的根本没有东流入海,河水没有出路,必会肆虐为害,实在是得不偿失。

就在这时,守在河堤边监测水位的人来报,水位又上涨了。

沈绉紧绷的心又紧了几分,汴郡境内的降雨已经停了一天多,原以为雨停后水位会慢慢回落,只要请户部调些钱粮来,组织民工将沿岸堤坝再加固些,即可无虞。谁知朝中有人作梗,户部拖延,迟迟不给答复,而浑河水位又上涨了。

上游水量变大,沈绉猜测可能是雨带北移所致,因为浑河九曲十八弯,有一个大弯从北方经过,靠近北疆。以此推算,雨季结束时雨带还会从汴郡经过,到时就不是加固堤岸所能解决的。思及此,更加心急,早上曾承诺郡民三天之内找到加固堤岸的方法,言外之意是三天解除汛情威胁,虽是为了拉拢人心,安抚郡民的焦躁情绪,可毕竟夸下海口了。

失信于民事小,浑河决堤才是大灾,那可是数十万条人命,即使永寿帝不追究,他也无法坦然自安,必须解决决堤淹城的威胁。可现在没有钱粮,即使找到解决加固堤岸的方法,也无法启动这工程量不小的加固工程。

沈绉头疼不已,揉了揉太阳穴,解散讨论。

地方署吏看着一脸忧虑的钦差,互视一眼,行礼退下。

天黑时分,沈绉之前派出的查访人员回来复命。

这些人是沈绉在离京之前就派出去的探子,主要到浑河沿岸诸郡去查探民情、灾情,以及地方官员的施政能力、风评、有何劣迹等,他们反馈的情况不容乐观。

沈绉看着放在书案上的三眼石猴,陷入了沉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