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3、第 63 章(1 / 2)

苏家屯大队的社员们知道公社领导要来参加学校的封顶仪式之后,高兴的不得了。这说明公社领导觉得他们苏家屯好啊。

不像之前苏有福被撤职,公社领导还以为他们都和苏有福一样呢。作为苏家屯的一员,他们真是太委屈,太冤枉了。

还是卫国这个队长好,连领导都能请过来。让领导知道他们苏家屯的人是多么好。和苏有福那完全不是一路人的。

大家又说起了过几天的投票,队里都通知了,要开始投票选举,选正式大队长了。

苏卫国虽然被公社任命了,但是他还是得得到社员们的支持才行的。所以投票这事儿还是要搞一下。让公社看看苏卫国的群众基础。

“还投啥啊,卫国挺好的。瞅瞅咱队里现在变化多大啊。别的队里还有人来咱们队里念书呢,咱队里娃以后比别的队里娃舒坦。”

“那还真是的。”

“就卫国了。”

封顶的日子就是三月一号。

社员们早就自己布置了一下,用红纸写了一些喜庆的标语贴在学校外面的墙壁上面。

还请了队里两个会打鼓的过来敲打敲打。

公社何书记和朱社长,还有吴主任是在九点多来的。

也是坐着拖拉机。车子刚到路口,就有孩子高高兴兴的跑过来报信了。大伙儿就敲打起来了。

苏卫国和一众大队干部们欢喜的过去迎接。

何书记和朱社长一直没来过这边,所以对苏家屯是一点印象都没有的。

不过远远的看着这一排青砖瓦房的教室,两人还真的被惊到了。

倒不是说建的多宏伟,而是没想到会建这么大,这么好。

他们之前去别的发展的队里考察过了,别的队里那学校可都还是很破旧的,几间土培的房子,念书的孩子也少,教室也没用多少。

苏家屯建这么多,不会太浪费了吧。

当然,心里这些想法他们也没急着提出来,面对大队干部的寒暄,他们也热情的回应几句。

何书记道,“看着挺热闹,学校建设的也挺好。”

苏卫国早在前一天就被苏青玉训练过了,知道领导们可能会说到的场面话,教他怎么回答。

苏卫国憨厚的笑道,“都是多亏公社大力支持,还有社员们辛苦建设。”

何书记笑了笑,“嗯,你们大队的社员确实很努力,烧砖就很努力。”

苏卫国听到自己回答被认可了,就有些激动道,“他们大年三十还抢着搞建设呢。”

朱社长道,“他们这么支持建学校?”

苏卫国老实道,“是啊,大家都盼着能上学。”

虽然说现在主流思想不是搞教育,但是哪个干部都不希望自己治理下的社员们是文盲。有些时候,懂点儿知识的社员还是更好治理的,和一群文盲叫国家政策也不好讲。

苏家屯这么好学,说明这里的人都还是很明事理的。很不错的。

“苏家屯大队很不错。”何书记夸赞道。

大队干部们听到这话,个个喜笑颜开。还有人听了之后,去和大队的社员们说了这事儿,

说咱大队被夸奖了,书记说咱大队很不错。

这可让大队的社员们又激动又高兴。

公社领导都夸他们了,说他们不错,那他们苏家屯当然是最好的。比那上河大队就好多了。看下次要是抢水源,他们还敢不敢横。

寒暄了几句,一行人就去学习那边举行仪式。

越是走近学校,何书记就越发觉得这学校是不是建的有些太好了。因为是新建的,看着竟然比公社小学还要体面。

“你们建这么大,有这么多学生吗?不能浪费啊。”

苏卫国道,“有,有的。”他看向苏青玉。

苏青玉笑着道,“我们本来也没想建这么大,后来被划分成片区学校,这才扩建的。前几天我们还统计生源了,只多不少呢。光我们大队,基本上家家户户的孩子都要来念书了。”

苏卫国跟着点头。

何书记诧异,“这么多学生?”都这么好学了?

“这还是多亏公社号召学习,大伙儿都知道了基础教育的重要性,都很愿意念书学点知识。”

何书记闻言,就问旁边看热闹的社员,“同志们,你们都愿意送孩子来上学?”

被问话的是苏家屯有字辈的中年人,和苏有材一个辈分,都当爷爷了。

被点名之后,紧张的老脸都红了,但还是很下意识的回答道,“愿,愿意,愿意。娃娃上学认字才有出息。不能当文盲。”当文盲就不能参加招工了。

他旁边站着他家媳妇,倒是胆子大一些,觉得自己家被点名了很骄傲,十分有底气道,“当然乐意了,念书多好啊,咱队里养猪都是要学技术的。娃娃还是要念书。”她还特想说,公社都安排人来咱队里学养猪技术了,说明这年头啥都要知识啊。

就是没好意思下领导的脸面。

何书记和朱社长倒是挺高兴。甭管下面干部们咋说,都比不上老百姓亲口说的实在。

这还是随便点的名,也不可能是提前准备的。

说明这里的社员还真是这么想的。

“苏家屯大队的干部工作做得好。”

大队干部们差点笑歪了嘴。

学校这边早就准备好了,台子都搭建好了,就等着领导发表讲话,然后将学校的招牌上面的红布扯下来了。

何书记没准备发言稿。

他就上台实实在在的讲了几句话,“同志们好,”

下面社员们一片附和声,“好好好。”

何书记笑着道,“今天来这里,我很高兴,也很欣慰。苏家屯的学校建设的好,苏家屯的社员精神也好。我来这里,看到的都是有上进心,有精神的好同志。从去年建设砖瓦窑,到今年建学校,苏家屯的社员同志们都付出了很多辛劳的汗水,公社都是看在眼里的。“

下面社员们本来觉得自己还没干啥事儿,但是被领导这么夸了,就莫名的有些感动。觉得自己干的事情,付出的汗水真的是值的的。

“公社目前虽然没有给你们带来多大的福利。但是我们可以保证,只要同志们都勤劳肯干,以后每个人都能吃饱饭,日子也能越过越红火。这次我们来,也为学校带来了一些小礼物,后面希望大队的同志们用到实处。“

听到领导还带礼物来了,下面的社员们激动的拍着鼓起掌来了。高兴的情绪都流露出来了,个个都一脸感激的看着台上的何书记。

公社一起过来人也觉得挺有面子。

吴主任更是觉得庆幸,幸好被苏知青给提了一下,要不然今天这一趟就不够完美了。

他以后也要记住这事儿,以后领导去参加这种场合,还是要带点东西。礼多人不怪。反正都是用在老百姓身上了,也不亏。

大家乐呵完了,苏卫国就请何书记和朱社长为学校扯下招牌上面的红布。

何书记招手让朱社长上来,“老朱,咱两就一起了。”

朱社长几步就跳上去了。

下面鼓声一响起来,两人就一起拉下了学校校牌上面的红布。

红布下面是两个校牌。

红旗公社附属小学,红旗公社附属中学。

两人看到这个名字,就一愣。现在每个大队建设学校,那都是用自己大队的名字命名的。这苏家屯还真是特别。

不过也就片刻的功夫,两人就恢复平常了,笑着和社员们宣布,“各位社员同志们,我宣布,红旗公社附属小学和附属初中,在今天正式成立!”

下面的社员们一阵欢呼鼓掌。

锣鼓声也响了起来,气氛欢欢乐乐。

朱社长仔细看了看牌匾,然后大步朝着苏卫国他们走过来,“你们这名气取的倒是不一样啊。”

大队干部们还有些不好意思。

但是这是苏青玉提议取的,说带着这个名字,招生会更好招生。以后公社也会更加亲近。

当然,和领导解释不能这么解释啊。

苏卫国就照着苏青玉另外一个说法解释,“我们是想着如果取苏家屯小学,这让其他的大队的学生觉得不踏实,没归属感。可咱这学校是公社划的片区学校,属于几个大队的。还是红旗公社附属学校比较合适,学生们都有归属感。”

这解释还是很说得过去的。毕竟以前公社没划分片区学校的时候,大队的学校都只收自己学校的学生的。

现在情况改变了,自然要特殊对待了。

朱社长对何书记道,“苏家屯还挺知道变通的。想的也挺周到。“

何书记也笑道,“这样安排挺好。名字也不错。加了附属两个字,也不会和公社学校弄混了。“

他又问道,“这学校校长安排了吗?”

苏卫国立马道,“安排了安排了。”然后指着苏青玉,“就是苏青玉同志。”

何书记和朱社长又看向苏青玉。两人对苏青玉都很熟悉了,何书记就笑道,这校长很年轻啊。“

苏青玉道,“因为之前的事儿都是我管着的,所以大伙儿就让我先暂时管着,后续再选。”

吴主任也道,“这建学校烧的砖,也是苏青玉同志和咱公社谈的。”

何书记就想起这事儿了,当时还说这个知青同志很不错,很聪明,有想法。以后又机会可以调公社干活呢,当时老吴还说她已经是大队的厂长了。

那也没什么不信任的了。这同志的能力还是有的。除了年轻,没别的毛病。

何书记还很欣赏这小同志的。既然大队这边信任,那说明也是得到大家同意,是合适的。他自然也不会随便提出反对的话。反正也是暂时的,可以多观察观察,如果干的不好,再另外安排。

“也行,你的办事能力还是不错的。先管着吧。后续要是有不懂的,多请教老同志。年轻人要多学习。“

苏青玉认真回答,“我一直向公社蔡校长学习,他也很用心的教我,让我受益匪浅。”

“老蔡也是个好同志。”何书记敷衍道。对这个老蔡他实在是不知道怎么感慨了。这老同志就是觉得现在的教育环境不好,整个人都颓废了。真的可谓是‘十年如一日‘。

在公社领导面前过了明路,苏青玉这个学校校长就算是板上钉钉了。只要不出大事儿,基本上就改变不了的。

本来何书记和朱社长就只来露露脸的,现在见苏家屯大队还不错,也就准备视察一下。

苏家屯大队总体来说还是没太大的改变,房子还是房子。

不过该有的配套倒是都有了,学校,加米厂,培育母猪的养猪场,这配套都和公社要差不多了。

而且这还是短时间之内建立起来的。哪怕是何书记这种很挑剔的人,对于这些成果都是很认可的,对苏家屯的印象又上升了一个很大的台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