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玄幻魔法>至尊曲一> 第五百零二回 消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零二回 消阴(2 / 2)

如果想像仙一样长生,只有修炼元精玄气。元精玄气为阳,培养元精玄气的过程就是“增阳消阴“的过程。

《天仙正理》说:“消一分阴,令阳添一分。去二分三分四分五分阴,则添二分三分四分五分阳。渐渐将分挣到消尽十分阴,添足十分阳,谓之纯阳。”

所以古人云:分阳未尽则不死,分阴未尽则不仙。”

添一分阳,同时就消去了一分阴,这表示对长生的仙靠近了一分,对死则远离了一分。

添二分三分四分五分阳,同时消去了二分三分四分五分阴,这表明对长生的仙靠近了二分三分四分五分,对死亡则远离了二分三分四分五分。

渐渐添足十分阳,同时就消尽了全身之阴,成为纯阳之体,长生的最终目标就达到了。

修炼精气的过程就是健康长寿的过程,只要坚持下去,肯定会比一般人长寿得多。

道门中的神秘主义是道门信仰体系中最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关联与“道”的理论,又关联与“术”的实践,甚至整个道门都可以融于道门修行者的神秘体验中。

在此,从神秘主义入手,一步步深入到道门修行者的神秘体验之中。

神秘主义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世俗生活中人们不难发现神秘主义的影子,在宗教世界中更是十分常见。

不管对于哪个宗教的研究,人们都无法避开对神秘主义的认识,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说,人们通常会把这样一种现象归为神秘主义,就是人们所面对的对象或所经历的事情、体会到的感受等无法用经验常识或理性推理来描述、解释,超出了人所能把握的领域。

甚至人们听到某首曲子,听到某个词,突然之间就领悟或顿悟,有种如梦初醒的感觉。

神秘主义的最简单雏形,似乎是那种有时一个人一瞥得到的对一个格言或一个公式的意义领悟得更深之感。

神秘主义的这样一种形式不管是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中还是在高级的宗教体验中,都是不足为怪的,因为这是一个范围如此之宽广的概念。

但是,神秘主义狭义的含义却似乎将范围限制在了宗教领域内,比较流行的一种看法就是,神秘主义是感受到与神相遇、与神同在、与神合一的神秘体验,是一种神秘的意识状态。

神秘主义的核心或关键定位于神秘体验,它是一种宗教经验的高级形式,在此之中,主体感觉到神或者某个终极实在的在场导致意识的膨胀和超越日常世界的感觉。

甚至宗教在那里就等于个人宗教,等于个人体验,有了个人对神圣对象的感觉和品位,才会产生真正的宗教,如果个人丧失与神灵的交流,丧失了对神圣的切身感觉,宗教就将无法存在。

神圣的力量最初都源于人们个人与神灵的直接感通,在此,将个人神秘体验提升到了宗教的至高点,并成为宗教得以成立的基础。

但是,神秘体验的对象,即超自然、超人间的终极实在具有相对性,体验者所处的文化、有过的经历而得到不同的指称和解释。

道,是道门最高的境界,所以得道,就成为道教徒追求的最终目标。

那么这个“道”究竟是什么样的,以及如何才能“得道”?

这两个问题构成了整个道门体系的关键,并成为道门神秘主义的源泉,也是道门勹徒努力追求神秘体验的根本所在。

神秘主义是融修行术与秘传知识为一体的一门学科,是上升到最高水平的个人宗教。

给神秘主义下的这个定义也许最适合于道门,不仅关于道的理论知识具有神秘性,同时如何得道的修行术相对于其他宗教来说也具有更多的神秘色彩。在道门中,前者被称为“道”,后者被称为“术”。

道门所追求的哲学中取其最初意蕴,说道门的理论根基来源于道家哲学似乎是不争的事实。

虽然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理论那里,道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但是这些诠释状态都并未超出太上老君哲学体系的解释范围。

他在《经》中将“道”用明确而又恍惚的语词描述了出来:“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等。

妄图根据太上老君的这些话给“道”下一个定义恐怕只是徒劳无功。他似乎将“道”的整个都表达了出来,但又似乎什么都没说。

“道”作为形而上的创生者,是万物的本体,是万物运作的规律,是宇宙的大全,是天、地、人的总和与合一,是自然随性又有迹可循,创生万有又吸纳万有,也正是“道”的本体性、创生性、自然性、规律性成为道教得以依托的理论根基。

然而,形而下的语言怎么能够去定义既存在又不存在的形上之道之一丝一毫呢?

不可描述性正是“道”之神秘性的所在,也使得道门中的神秘体验有了哲学依据。

同样的神秘与恍惚也给与道合一、得道成仙提供了最终的可能性,既然任何词汇都是多余的,都是不合体的、不充分的,这时靠灵魂去体验、努力追求与道合一就成为自然而然之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