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玄幻魔法>至尊曲一> 第四百一十四回 修道之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一十四回 修道之真(2 / 2)

或许有人会问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朴素道教”?

其实,真正的“朴素道教”就是“真”。修道,又叫修仙,修真。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丘山真人认为“仙道贵生,仙道乐生”,这就是真。

人们修道以致长生成仙,就是要求人们以积极和超脱的生活态度来生活。

人的生命乃是由天地的灵秀之气而化生,得之不易,应该格外珍惜。

有些修道者常说别人将生命浪费在了功名利禄之上,其实他自己的修道又何尝不是将生命浪费在了打坐修炼之上?

修道主要由心性品德的修养和身形性命的修炼两个方面,而心性品德的提高,是修炼物质生命的基础。

修养心性的品德标准,是学修“道”一样的德行,去除一切私心嗜欲,淡泊名利,精神不要为外物所累,使生命得到保养,这就是修道养生。

同时修道者还应广行善举,利物济人,积功累德,生命的修炼则是以品德修养为根基,通过一定顺应养生之道的练功方法来促进生命的健康长久,最后达到神形同一而得到成仙。

反观许多修道者,将打坐苦悟作为人生最重要之事,早上天不亮就起身打坐,晚上熬到子时打坐,甚至出现许多“夜不倒丹”的现象。

冬练三伏,夏练三暑,他们的生活除了打坐就没有别的事情可做。

那么他们修的究竟是什么?

丘山真人认为这是“心魔”。

因为他们的生活本就不符合养生规律,单凭打坐练气就能长生?这是痴人说梦!

其实真正的修道,应该修的是一种生活处世态度,外加一点养生法则,而不是神通、法术。

道门不外传的修心方法,即养生之法。

道门养生学对人的精神活动与疾病的密切关系,有着很多精辟的论述。如《素问》中“怒伤肝、恐伤肾、思伤脾、忧伤肺”“暴乐暴喜,始乐后喜,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等,就说明情绪可以导致疾病,影响健康。

养生有五难,名不去为一难,喜怒不去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不去为五难。

这些论述,都明确指出心理情绪的变化是影响养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古人认为,元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

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所谓的“百病始于心”,实际上人们的精神面貌即心理和心灵不仅决定人们的健康,还决定人们的做事、家庭、人际适应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些又与人们的心情、心态、喜怒哀乐忧思、饮食、睡眠息息相关,进而与各种危险因素息息相关,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人有七情六欲,正常情况下并不能发病,但人的情绪的异常,就可以表现出多种病态,引发多种疾病,生活中就有许多这种故事,对人们很有启发。

心理养生的方法主要有:

一、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

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乐于扶贫帮困,心中就常有欣慰之感;心存善良,就会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常有愉悦之感;心存善良,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就常有轻松之感。

总之,心存善良的人,会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至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

所以,善良是心理养生不可缺少的高级营养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