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其他类型>后汉长歌> 第264章 定兖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4章 定兖州(1 / 2)

《满江红?定兖州》

遥望兖州,尘烟外,满眼萧索。念昔年,燕舞莺歌,钓鱼水泊。仓颉陵前翠带绕,濮阳河畔笙歌作。到如今,千里无鸡鸣,怅寥廓。

民安在?俱成兵。兵安在?埋城郭。叹江山难故,九州凋落。今日驾车执长缨,一鞭直渡白马坡。却归来,重游巨野泽,泛碧波。

……

朝歌,鹿台遗址。

“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王黎打量着眼前这座历史名城,抚摸着地上的焦石,直起身来长叹一声,“看着眼前这座城垣,不难想象昔年朝歌作为商朝都时的繁华和雄壮。

商纣王当年一统中原和东夷,本来是有机会打造出历史上第一强国的,可惜因其沉湎酒色,穷兵黩武,重刑厚敛,任用宵小之臣,残害国家骨干,最终导致周武王上位,而自己也同样落一个身死国灭的下场!”

郭嘉将手中的酒壶抛给太史慈,点头说道:“谁说又不是呢?夏桀、商纣均是因荒淫无度暴虐无道,才丢失了天下。所以后来的孟子才说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若是当年商纣王能够知道有孟子的这番言论,以民为重,没有那么多的横征暴敛,没有那么多的穷兵黩武,西伯侯和周武王有岂能如己所愿,取代商周坐了天下?”

“郭军师,你这就开始劝谏上了?不过,这不是应该是御史台的本分吗?你堂堂的军师祭酒也要参和在里边,你就不怕我只给你一份俸禄吗?”

“主公…”

王黎在一旁的石头上坐了下来,听着数里外传来的隐隐约约黄河水声,似笑非笑的看了郭嘉一眼,摆了摆手打断了郭嘉的话头:“不过,你说的不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国之民方是国家的根本。

领地没有了,可以打下来。帝王没有了,也还可以再重新建立一个朝廷。唯有这天下人要是没有了,那就真的是环堵萧然,什么都没有了。可惜,这些东西,先帝想不到,当今陛下想不到,黄河对岸的维新帝同样也想不到!”

郭嘉点了点头,感慨道:“是啊,主公所言极是。所以,维新帝当初刚入兖州之时,并没有想过进行土地和税赋的改革,而是一门心思与曹孟德争一个你死我活,争一个谁能主政兖州。

却不知道如今的兖州民不聊生,荒原千里,早已不复了昔日的辉煌。倒是曹孟德采用枣祗和韩浩二人的建议,在鲁郡和任城实施屯田制,一年便得谷数十万斛,比那维新帝务实了许多。”

王黎颔看向郭嘉:“那么你以为,他们二人最终会是谁主兖州呢?”

郭嘉嘿嘿一笑,挨着王黎坐下来:“这还用说吗?得民心者得天下,维新帝虽然现在还披着汉室的皮,但汉室的没落之势早已如大厦将倾,无可挽回。

而且,维新帝身边又尽是一些如董承、伏完之类尸位素餐的庸腐之臣,吕布、张邈等有勇无谋之辈,以及陈宫、李儒等兵行阴诡之士,又如何敌得过那曹孟德的雄才大略?”

“但,你可莫忘记了维新帝身后还有一个袁本初,这袁本初足以抵过维新帝身边所有的人!”

“不错,袁本初现在坐拥沃野千里,兵多将广,谋士如雨。但袁本初同样志在天下,意欲挟维新帝以令诸侯,维新帝既然自己送上门来,袁本初又怎会让其逃脱彀中呢?

所以嘉以为,这白马坡一战,曹孟德或许会败,但维新帝同样也没有办法借袁本初之兵重新横扫兖州,亦只能乖乖的随着袁军北渡黄河投入袁本初的怀抱!”

“袁本初的兵马已经过河了吧,曹孟德他们现在又到了何处?”

“据探子飞鸽传书,鞠

义、张南他们已经兵指白马津,而曹孟德的大军寅时从离狐开拔,相信现在已快近目的地了!”

“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王黎站起身来,拍了拍灰尘,靠在古城墙上朝远方望去。

远方视野辽阔,黄河滔滔。

……

白马坡,因山而得名。与白马津不过十余里,濒临黄河,北与黎阳津隔河相望,据南北之要塞,为自古兵甲必争之地和行旅客商往来的重要通道。

《开山图》中曾记载到:山下常有白马,群行山下,悲鸣而河决,驰走则山崩。故而山名白马山,坡则称白马坡。

昔日楚汉相争之时,汉高祖刘邦令将军刘贾、卢绾领兵两万,骑兵数百,渡白马津过白马坡入楚地,断绝楚军粮草,从而拉开了楚军败局的序幕。

只是如今高祖早逝,霸王已远,坡下长满了野草,再无当日汉军渡过黄河兵出楚地的遗迹,或许也只有不远处滔滔不绝的黄河流水中尚能辨析出当年汉军的金戈铁马,气吞如虎。

这一日,平息了若干年的白马坡却再次迎来了一支精锐雄军,曹操的雄军。

“报!主公,前方不远处现吕布大军暂时憩息的痕迹,根据马蹄车辙和地上残留的事物来看,他们是往白马津的方向去了,而且应该才刚刚离开半个时辰!”

听着斥候的回报,曹操点了点头:“全军火前进,务必在吕布大军渡过黄河前一战功成!”

“主公千万不可!”程昱皱了皱眉和满宠对视了一眼,上前一步谏道,“主公,吕布、张邈等人不足为虑,但陈宫多谋李儒阴诡,前番濮水之仇不能忘却,我们还需防备些才是!”

“若非你二人提起,我几乎误了大事!”曹操拍了拍额头,青釭剑哗的一声脱鞘而出,遥遥一指喝道,“令夏侯渊、夏侯惇和于禁分别为前、左、右三军统帅,各领八千精兵沿途追击,其余众军随我执掌中军,不得有误!”

“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