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4 不夜(2 / 2)

人多热闹,他凑在杨小贝身边也不突兀。在他不着痕迹的靠拢下,前头杨小贝还有一搭没一搭的偶尔回一下他的话,到了后面俩人也算是比较熟了。毕竟看他一个外地来的没人搭理,杨小贝自认为要尽地主之仪,见他频频发问,也很耐心地向他介绍一些。

一来二去的,周品正知道了她并不是知青,而是阴差阳错在小的时候去了浦海,今年刚回来的。说起来俩人也算是有缘分,杨小贝年三十到,周品正是初一到。杨小贝也在他的介绍中了解到,他的叔叔就是县里的周书记,自从调过来鄂北工作,好几年都没有回家了,这不,奉周奶奶的命令,他特地过来看看,也给叔叔带一些用品过来。

这话其实有点不尽不实,周品正刚跟杨小贝接触,他的事情比较复杂,一时之间说不清楚。而杨小贝则是刚刚来到这个时空,对很多事情都不了解,也没有听出不对劲的地方。因此他们之间的第一个误会就此结下了,后面为了这件事情,周品正很是吃了不少苦头。

因为大家也许有着相同的经历——都是从浦海过来的,两人还是比较聊得来的。关键是杨小贝从侧面打听,主要是为了解这个时代浦海的一些情况。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这不,这么快就碰到真正从浦海过来的人了。就凭她印象中的一些70年的情形,总有穿帮的时候。正好有这么个人凑上来,她当然老实不客气的发问了。

周品正还以为杨小贝对自己十分感兴趣,事物巨细都要问个遍。据她自己说,因为没有户口,一直都没有怎么出门,对很多地方只知道地名,不了解具体情况。周品正在这里难得有卖弄的机会——别人是知道他从浦海过来的,可是谁知道是红房子的西餐厅好吃,还是和平饭店的早茶更有派头?是绿波廊的小吃好,还是杏花楼的特色月饼更有味道?一听都是对吃大有讲究的人,对互相的好感就更上一层楼了。

等杨启民在村部翘首以待了许久,终于在来的拖拉机队伍里寻见杨小贝的时候,却发现她正和一个男子说说笑笑,完全没有意识到已经到韩家冲了。要是换平日里,离家两三天的小妹早就叫着哥哥扑到自己身上来了,这会子居然自己站了半天,小妹连眼角也没有往自己这边飘一下。这种自家的娃要被大灰狼叼走的危机感是怎么回事?

真是婶婶可忍,叔叔也不可忍!杨启民出离愤怒了。大声咳嗽了一下,提醒自己这个大活人在这儿呢!

杨小贝正和这个老周(她问过了人家今年二十六,就厚脸皮地当自己真的十八岁,叫人家老周)说到沈大成的鲜肉月饼,热乎乎地刚出炉的时候,一口咬下去,皮酥馅鲜,味道灵得不得了……不好!口水都快出来了!然后又一起抱怨太难买,限量供应,每次队伍都排得老长老长的。就听见老爸的声音,话说离开家好几天了呢,还真有点想他来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