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从四五十万人口狎聚的城池之中找出一个人来,无疑是大海捞针,若是此人有心躲藏,想要将其找出来,更难。/p
扶苏来到这临淄,首先去的自然是稷门,而稷门最为有名的自是稷下学宫。/p
如今的稷下学宫已然不复当年的兴盛繁华,随着最后一任稷下学宫的大师荀子的离去以及秦国吞并下的步伐开启,稷下学宫彻底没落。/p
起来,荀子被分为黄老学派还是儒家学派一直以来存在争议。其原因便是因为荀子的思想之中,夹杂着太多的黄老思想,带有极为浓厚的黄老色彩。/p
故而,荀子千年以来,一直是被排斥在儒家道统之外的,皆是认为荀子背离了孔孟之道,而走入了异端他途。/p
而荀子关于礼法部分的思想则是吸收了黄老学派的思想进而创立出来的。/p
故而,荀子最终教导出来的三名弟子,韩非子是法家集大成者,而李斯则是法家坚定的支持者,入秦为嬴政谋划,兼并六国,一统下。/p
而张苍,为西汉丞相,以黄老思想执政,成功的为文景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所谓的法家,亦是有不少人认为其继承自儒家,而实际上,法家乃是由黄老思想和儒家思想共同浇灌出来的果实,甚至于来,法家受到黄老思想的影响更多一点。/p
韩非在自己的着作之中专门着作撰写《解老》和《喻老》两篇,其余篇幅之中亦是多见黄老思想的痕迹,而在另外的篇幅中更是直接写明: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p
可见韩非对于两者的态度。/p
稷下学宫创建自齐威王初期,乃是齐威王变法的产物,而稷下学宫最初的作用便是为齐国田氏为取代姜氏的合理性进行辩护和论证,以此来巩固其统治地位。/p
为此,齐国王室自是不惜余力在稷下学宫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而吸引了下的学士来到了簇,学士之间互相争辩,诘难,吸收彼茨学问和思想,进而促进了下学术之间的互相争鸣。/p
最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成为了中华文化史上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奇特景象。/p
全盛时期的稷下学宫几乎包含诸子百家中的各家各派,汇集下的贤士人数多达千人,可谓是群英荟萃,不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国别年龄资历等等,皆是可以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p
想起这些,扶苏亦是有些心驰神往,这样的文化盛景如今却是不复存在,亦是令扶苏心中感到颇为惋惜。/p
忽然间,扶苏心中一动,当年的齐国做得,大秦就未必做不得,这山东六国的百姓对于秦国的归属感甚是薄弱。/p
若是能让稷下学宫恢复到全盛时期的水平,那么完全可以在稷下学宫之中令这些当时的学问大家进行探讨和论证,为秦国一统下寻求合法性,乃至于顺势提出大一统的理念,亦是一步极佳的妙棋。/p
扶苏深知,在山东六国这些故地,秦廷的十句话只怕也未必顶的上这些学问大家一句话,稷下学宫的存在,将意味着大秦在山东六国的影响力将会大大增强。/p
未来的国事方针策略,亦是可以让这些下的贤士进行讨论,进而选取其中优秀的方案作为国家大政方针,避免国家走入歧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