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科幻小说>胜者为王[快穿]> 被时代淘汰的技术工的 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被时代淘汰的技术工的 7(1 / 2)

1995年的冬季,李君心顺利拿到三个高级技师证书,并获得特种行业操作证。

参考的人数还是挺多,有些工人还是厂子组团来考试。李君心并不觉得稀奇。

国家颁布这个政策,自然有敏感的人响应。

三厂的人都说证件没用,但就在考场门口,站了一排招工的劳务公司代表。他们在沿海发达地区工厂招工,招牌上都写明有证书的优先。

“师父,我去看看?”陈力忐忑地问。

他是进厂一年的小新人,工资很低。上千块的月薪对他相当有吸引力。不过他又怕师父生气。用心带了一年的徒弟走人了,谁都会生气吧。

然而李君心并没有阻止陈力,“去问问吧,我等你。”

年轻人有出去闯荡的心也挺好。

陈力兴奋地与劳务公司人交谈,这一谈就是半小时。看到高额工资时狂热已经冷却,等到回到李君心身边时已经像被霜打了的茄子。

“工资看着倒是高,可给私人老板打工,不包住不买保险……”陈力挠头。

高工资听着确实很美,可生活费也高。隐形扣下来的东西也很多。再则,他现在只有一年工作经验,对方也给不了太多的钱。

自己出去开一个修电器的铺子赚得都比去沿海的多,这笔账仔细一算,就不划算了。

李君心按住陈力的头,强调道:“你还小,有的是时间好好琢磨。在你想出该怎么做之前,就安心留在厂里工作学习吧。”

陈力点头同意,他会好好想。

拿到高级技师是一个开始,李君心从高中的知识开始学起,准备参加自考。

李君心如此积极好学,不仅带动了小徒弟,自己女儿李莎也受到鼓舞,学习越发努力。

李老头想给外孙女报兴趣班,想她学学舞蹈、绘画、音乐,陶冶情操,像个公主一样。但李莎最后选择了奥数与英语。自己是学生,在学习上也不能输给妈妈。

新年的时候,老李家在三厂职工楼底层的小屋里吃团圆饭。

往常都是老两口子忙活,但今年李君心做主,八个兄弟分工合作一起做团圆饭,爸妈陪着孩子们好好休息。

大半年时间不见,大家的变化都很大。

老大家托关系当上了公务员吃了公家饭;老二家干起了服装买卖,生意红火;老三送了好多礼终于谋到一个给铁道部门开车的工作,老四当了包工头在工地干活。

老六游手好闲,但他运气不错。

家对面那一片空地被房地产公司相中,无论是否违章搭建,只要有房子都给补偿。短短一个月就完成拆迁。老六赶上好时候,现在住在舒适的安置房内,手里还多了一笔拆迁款。不爱干活的他拿着钱去证券公司,开始炒股。反倒成为他们之中最早富裕的那个,说话底气都不一样。

老七和他相好接了婚,也在菜市场忙活。领证那天,两人请家人聚在一起简单请两家人,就当是婚礼了。

老八南下回来,喜气洋洋。谁都不知道他干了什么,但反正是发了财。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比李君心过得好,颇有扬眉吐气的感觉。

但李君心一个眼神扫过来,他还是怕得心里发颤。那天挨了打的人,更是觉得浑身都痛。

一家人也算和和气气地过了一个春节,每个人都相信来年一定比今年强。

*

1996年,李君心三十三岁,这一年特别忙碌,也非常累,她人都瘦了两圈。

朝八晚五的工作之余,她几乎每天都在外面跑,挣钱。晚上回到家,还要努力的学习,准备明年自考。

平均下来,每天睡眠时间都不足5小时。但努力是有回报的,在工人工资平均破800的时刻,李君心每个月最少三千块的收入,有时候还能过万。

少管所是李君心的大客户,她会定期去哪里修理与维护印刷机。她也带了两个真想学技术的弟子,虽然都没有陈力那小子机灵,但他们也认真踏实,刑期一满出去找一口饭吃没问题。

洪军只要有时间就开着他的桑塔纳接送李君心。

这个年头治安并不好,晚上不太平。等李君心忙完,时间都很晚也没有夜班车。一个女同志走夜路容易出问题。洪军就主动负担起为接送李君心的工作。

这被老周看到几次,在背后骂得难听。

老李就在传达室旁边摆摊,这家伙骂骂咧咧还能听不见。

李君心的暴脾气怎么来的?就遗传自老李。他拎着起板凳就跟老周打架,后来真把人老周的嘴给撕了。最后周家还要李君心赔礼道歉。

*

1997年春,李君心成功通过自考,获得机械工程本科学位。

李老头拿这学士学位证书流了泪,随即笑开了花。原本多么讨厌学习的孩子呀,居然在工作十多年后开始奋进了。虽然没有念过大学,但他的孩子已经不输给大学生。他很开心。

李君心的工作岗位没有因为学历的变动而变动,但她的工资却高了两级。工厂效益好,每个人的工资都在提高。但李君心一个月两千块两百块的收入也很显眼。

她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她要考研究生。

小徒弟陈力受到鼓舞也跟着学。常有不懂的问题问师傅,李君心也耐心解答。

这种积极学习的态度,让厂里很多人泛酸。认为她们“假积极”。

平平常常不好吗?偏要那么努力凸显自己,显得自己多优秀。

李君心懒得管她们的想法。这些年,车间会议、厂内会议,她都反复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从95年开始,她就在有影响力的印刷杂志上发表文章。一部分是自己多年维修印刷机的经验,一部分是对于印刷业前进的思考。

有心的人若是看到听到有了准备,她的功夫也不算白花。

洪军的一位好朋友通过他的关系联系到李君心,一台德国进口的数控机床坏了。调试时操作不当多次撞机,现在无法正常运行。

数控机床这种先进玩意儿,目前没有普及。

李君心自学了数控技术,还厚着脸皮拉关系去渝州大学实习,对如何操作维修也是有了经验。

这次问题不大。机型不熟悉,但有德语原文的说明书、图纸,稍微看了一下,就着手处理。

不到半个小时,机器就恢复了正常。

送君心回家的路上,洪军问:“君心,你有没有想过去机床厂上班?”

越是相处,他就越欣赏佩服李君心。她这样能耐的人才应该有更好的前途。印刷厂太小了,限制了她的发展。

“我还在学习,等考上研究生,拿到硕士文凭,可选择的地方就广了。”李君心道。

洪军又问:“有没有想过做机床?”

李君心没有回话,她等着洪军继续。

“你也是印刷行业的人,我也就直说了。别看印刷行业现在还风光,但印刷始终是末端,受上□□业的限制,发展前景并不好。”洪军说道:“我想做机床生意。机床是工业的基础。所有工业制造需要机床。这行好好干,前景绝对光明。”

一边开车,洪军一边分析。他搞印刷厂还与少管所合作,是看中其中人脉关系。

如今关系拉到位,就该认真干点别的了。

“等我机床厂办好了,欢迎你来参观,更欢迎你加入。”洪军笑嘻嘻地挖角。

李君心没答应也没拒绝。老洪是个很优秀的商人,但她怎么可能把鸡蛋放在一个还没编好的篮子里?再说,现在加入,她也最多就是个搞维修的。李君心的野心并不止于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