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徐有贞眼中的机会/p
一次两次三次,每一次谈论水利问题,都必须考虑运河。/p
河北还好一点,其他地方更是如此。/p
朱祁镇即便再想回避,也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情,运河问题是他回避不了的问题。/p
既然回避不了,就要想办法解决。/p
什么办法?/p
就是找运河的替代品,也就是海运与驰道。/p
海运的规模已经不小了,但是在朱祁镇眼中,海运总就不能完全代替运河。原因无他,就是风险性。/p
不管怎么说,海运都蕴含着风险,不说别的风险,单单是台风等极端天气,很可能造成极大的损失。/p
所以,朱祁镇也不赞成将所有运输方式,都放在海运之中上。/p
这也是运河在大明政治版图之中,不可或缺的原因所在。/p
所以,大动运河的时间,必定在大明修建出一道从北京直通南京的驰道。并投入运行之后。/p
但是而今驰道修建的重心,一直在大漠之上。/p
毕竟巩固新占有的地盘,也是非常重要的。/p
当然了,运河问题虽然大,但并不是运河所有河段都有问题的,比如从扬州到淮安的河段,多少年来运行正常,根本没有问题,从山东到天津的河段,根本就是借用卫河的天然河道。/p
也没有什么问题。/p
最大问题,就是在山东前后这一段了。/p
“总是要一个完整的方案。”朱祁镇心中暗道。/p
正因为如此,朱祁镇顾不得阮安已经垂垂老矣,让他亲自出马,勘探地势,要知道这个是一个苦差事。/p
朱祁镇决定将微山湖计划,暂时压制的时候,一个噩耗传来。/p
南京留守王直病故。/p
朱祁镇听了,心中一沉。/p
他恍惚之间,看见当初给他上课的王大胡子。/p
果然是岁月无情人暗换,不知今夕是谁家。/p
朱祁镇一阵怅然。他登基之后大臣,留下的已经不多了,连胡濙在太子出外之后,也请辞了。/p
而今回家颐养天年去了。/p
紫禁城似乎什么也没有变,变的仅仅是人而已。/p
朱祁镇随即批下,令曹鼐接任南京留守,并让礼部议王直谥号,暗示要美谥。想让王直死后哀荣。/p
毕竟水利工程一时间不大修的好,曹鼐留在淮安也没有什么用处。/p
没错,曹鼐就是朱祁镇给徐州水利准备的,能镇得住场子的大臣。/p
“我现在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皇帝想求长生了。”朱祁镇搁笔,一时间没有处理政事的兴趣。/p
一个掌握实权的皇帝,几乎可以拥有一切,但唯独不能拥有长生。/p
这是一个永恒的缺憾,特别是皇帝几乎予取予求,但是对这一件事情却是求不得。如果不是朱祁镇从后世而来,知道长生不可求,此刻他也有此念了。/p
“哎------”朱祁镇轻轻一叹。有时候太明白也不大好。/p
就在朱祁镇为故人西去而伤感的时候,徐有贞看到了第一期的明报。/p
徐有贞已经翻来覆去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了。但是依旧翻看不已,似乎其中有无穷多的趣味。让他流连忘返。/p
因为他从中看见了离开朝鲜的机会。/p
徐有贞早就想离开朝鲜了/p
原因很简单,朝鲜没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p
朝鲜是徐有贞一手安堵下来的,他太清楚朝鲜需要的是什么?是镇之以静,让时间消化一切。时间长了,纵然还有遗老遗少怀念李氏朝鲜,但是李氏朝鲜总就不可能回来了。/p
所以,在这个时候,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甚至多得越多,越容易出乱子。/p
徐有贞在朝鲜也不过是熬时间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