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俊能怎么?/p
能告诉袁罡那是太阳黑子在活动?/p
出来简单,但是解释起来太麻烦,以唐朝饶物理知识,根本不可能明白“太阳黑子”之存在……/p
不过华夏先祖的确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族群,两千年前记录下来的详尽的种种文现象,到了二十一世纪成为举世公认的权威。/p
而房俊自身拥有着超越时代的知识积累,也给予两位道家奇人足够的震撼。/p
比如凭窗而坐,明月当空,袁罡对“月食”发表了看法:“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也。”/p
这其实是张衡在文奇书《灵宪》之中对于月食的阐述,已经完美的意识到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的关联,只是未能进一步发现三者之间公转与自转的规律,然则已然非常了不起。/p
房俊则道:“日食与月食,素来被视为降警示,历史之上曾有无数次的记载,尽皆见于案牍。若是能够将其一一列举,通过数学详加计算,发掘其中之规律,或者可以尽窥地之秘。若是自有其规律,那么是否可以测算出其中之具体数值,以便预测一下的日食与月食呢?”/p
事实上,房俊是知道这个数值的,那边是十八年零十一,也就是“沙罗周期”,每过这段时间间隔地球太阳和月球的相对位置又会与原先基本相同,因而前一周期内的日月食又会重新陆续出现。/p
只要观测点不变,那么十八年零十一之前在簇观测到了日食或者月食,那么十八年零十一之后,依旧会发生。/p
孙思邈对这些不感兴趣,告诫道:“日为阳精,人君之象,月为阴魄,群臣之辅,而降警示,与帝王之德孝大臣之忠奸攸关,岂能妄加论断?免遭不测之祸矣!”/p
自古以来,相迥异,都会与人世间的一切相对照,董仲舒“人感应”学问世之后,更是将这一现象推动至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君王失德,上便会以迥异之相降下警示,为了回应上改过自新,往往要下诏罪己,并且祭祀地大赦下。/p
这等事最是挑拨帝王之底线,如何能够轻易碰触?/p
袁罡与房俊却对此不以为然。/p
越是精通文之人,越是对那些“人感应”之不屑一顾,几乎所有的文现象都存在着规律性,如果没有,那就是你尚未发现其规律。/p
这就明地运转是有着固定周期性的,比如房俊所言寻找日食月食的规律,其实这个规律早已发现,只是碍于计算方法,未能精确到某一某一个时辰,只要找到了方法,其实这并不难。/p
这跟君王是否失德又能有什么关系?/p
君王再是君临下,亦无法左右相之运转。/p
而房俊更是清楚所谓的“人感应”都是扯淡,那全部是董仲舒炮制出来试图限制军权的把戏,希冀于用这种降警示的方式来约束君王的道德底线,使其心存顾忌,不可一意孤行,要听从儒家的劝谏,与儒家共治下……/p
这一夜三人聊得兴起,直至子时末,方才抵足而眠。/p
……/p
翌日清晨,房俊洗漱之后享用了清单的早膳,在道士莫名崇拜的眼神之中带着部曲家将返回长安城。/p
此时刚微亮,远处山峦之中萦绕的雾气尚未消散,城门处出入的行人也并不多。/p
房俊打了个哈欠,坐在马上缓缓走向城门,前头的几个乞丐却吸引了他的目光。/p
破旧的衣衫,身后还背着破败的斗笠,从后看去自然看不见相貌,但依稀可见身板尚算健壮,前后鱼贯来到城门前,被守城兵卒拦下。/p
房俊策骑缓行,放慢马速,饶有兴致的看着这几个乞丐。/p
此刻进出城的除了商贩尚有官吏,人数并不太多,算不得拥挤,却也络绎不绝,这几个乞丐混在人群之中,也并不惹眼。/p
实际上这等乞丐平素随处可见,大唐虽然正逢盛世,但灾人祸不可避免,流民无法杜绝,房俊纯粹是忽然间想到了前世某一位肥头大耳的家伙的一段话……/p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