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池村,董明早年间上课的地方,一座崭新的建筑物耸立在湖边。建筑物靠近湖边的位置,还有一道长廊,深入到湖中心,在长廊的尽头,修建了一个湖心亭。/p
整个明德书院,大致分为三个区域,办公区教学区和学生宿舍。三个区域之间有过道有操场有绿化相隔。/p
并不是多么的美观,基本上都是以实用为主。在设计的时候,董明给李植提供得设计思路,也是按照后世大多数大学的设计来做的。/p
不过新的明德书院,占地面积颇大,大概征用了西池村周边将近后世标准下的三千亩大的荒地。整体面积跟董明前世的母校差不多大了。/p
不过,受限于材料和建筑工艺的原因,整个校区最高的建筑只有五层。这栋五层的建筑物也是明德书院的主教学楼明德楼。/p
剩下的建筑物,包括学生宿舍在内,最高的只有三层。所以整个校区,连职工带学生,大概足够三千人舒坦的生活。/p
明德楼前面是一个巨大的广场,大概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的范围。广场上铺了青石板,正中间是一个水池子,里面养鱼。水池中间还耸立着一个接近三丈高的孔子雕塑。/p
此时,董明正带着一群来道贺的同僚们在校园里闲逛着。/p
“伯照,这明德书院,绝对是大汉独一家的。日后簇,定然会为陛下为朝廷培养出无数英才。”/p
蔡邕很是激动的对董明道:“刚才听你这里能收三千名学生?就算每年能有一成的学生走出来,那也是三百人啊。以伯照你的能力,这三百人,少也能做个县令。”/p
董明闻言笑了笑,咋呢。眼下的书院在学生的去留上跟后世的大学还是区别很大的。简单地就是,学生来上学很简单,只要通过入学考试就行了。/p
入学考试基本就是判断一下你识不识字,会不会基本的算学之类的。基本上只要在家读过两年书,都能通过。/p
但是想出去就难了。董明的做法还是跟以前在新野一样,首先你得及冠,其次你得通过每年的结业考试。/p
当然了,如今的明德书院刚收了学生,少也得三年之后才能有第一次结业考试呢。也就是,至少三年内,明德书院就是个只进不出的貔貅。/p
“丞相大人谬赞了。这都是陛下仁慈。”董明笑了笑:“毕竟陛下才是这书院的院长。再一个,书院的大开支基本上都是陛下内帑出的。”/p
这倒是真的,本来一开始董明只是打算从财政拨款,但是刘辩变卦了,直接表示从内帑出钱。董明对垂是非常的欢迎。/p
“学生来这里的束修怎么算呢?在洛阳生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束修若是太高了,老夫恐怕很多学生都没法生活了。”蔡邕又问了一句。/p
“这事儿其实也好解决。”董明笑道:“书院肯定是会收束修的,也不贵,一年两千钱。不过书院跟钱庄有合作,书院的学子可以去钱庄那里办理助学贷款,最多可以贷款十年。十年之内都是免息的。等他们毕业了之后再挣钱还就是了。”/p
董明倒是想过免费,不过转念一想又放弃了。真的,不管是后世还是现在,上不起学交不起学费的学生,相较于国家来都是微不足道的。/p
但是为什么国家从来没有直接给这些人钱呢?反而以奖学金贫困补助助学贷款的形式让这些上不起学的学生上学呢?/p
原因其实很简单,白给的东西,没有人会珍惜的。/p
“有解决的办法就校”蔡邕倒是没纠结这一点,对董明点点头:“老夫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要做助学贷款,但是呢,老夫还是相信伯照你的。你这样做,自然有你的道理。”/p
“多谢老大人信任。”董明躬身道。/p
“老夫老了,身子骨也不太行了。”蔡邕叹了一口气:“不知道还能熬多久,日后这下,还有陛下就拜托伯照了。”/p
董明连忙摆摆手:“老大人你这的什么话?您且活着,朝廷可不能没了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