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三章 九头案(2 / 2)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茶馆里有一台,台上备着一桌、一椅,桌子用桌围子挡着,椅子是太师椅,比一般的要高,人坐上去不露腿,露到小蛮腰位置。

郭先生指着台下一个小板凳道:“你先在那坐着,待会儿我给你使个眼色,你就用拿那边上的笸箩下去问他们收钱。”

“好的,郭先生。”素贞听言,乖乖坐在小登上。

嘚嘚嘚……

郭先生拄着拐杖上了台,立马精气神就不一样了,待得台上坐定,那精神抖擞模样,哪还像个六十多的老头,分明就是个十七八岁小伙子。

“好!”

“好!”

台下掌声雷动。

桌上备着三样东西,一块白色方巾,一把白纸折扇外加一小块醒目。

啪!

随着醒目在台上那么一敲,台下顿时鸦雀无声,就跟彩排好了一样。

郭先生开口道:红尘波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人为贪财身先丧,鸟为夺食命早亡。任你奸猾多取巧,难免荒郊土内藏。

这是首定场诗,郭先生原是一位说书先生。

“好,再来一个。”

“再来一个。”

台下开始起哄。

“嘿嘿,这又不是包子,吃完了再来一个,我这一屉就这一个,多了没有。”

“咦~”太吓人笑着一片嘘声。

郭先生再开口道:“方才在对过吃面的时候,有人问我,上回挖的坑今儿个是不是得填上了。”

“您猜我怎么回他的?”

台下看官竖起耳朵来听。

“凭本事挖的坑,我为什么填。”徐秀才开始抢答了,因为问这个问题的就是他。

“对,”郭先生笑道:“所以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新故事,故事名字叫作九头案。”

“好!”

台下叫好声一片,素贞也是听着有意思,郭先生在台上说话真个有魅力,一个小老头就能镇住了场子。

“故事发生在清朝道光年间,您要问我清朝是哪个朝代,不好意思小老儿我也不知道。我这么一说,您这么一听,一听一乐呵,一听一计较,凡事无需寻根究底。”

“深秋时节,眼看着就要入冬了,书中有言:木叶尽脱西风正紧北雁南飞。故事发生在清朝首都真武庙,庙有三进,有一个叫马三的来庙里寻人,寻的是他结拜大哥‘贾大爷’。”

“寻他干嘛呢?借钱。”

“天底下就数借钱最难,偏赶上这贾大爷是个专业不借钱的。诸位可听好了,记住咯,您要想将钱外借,可得好好学学他。”

真武庙里有神像,马三开口借钱,贾大爷却领着马三逛庙,指着哼哈二将道:他们俩人连座都没有,跟这站着,一看就是来人了说借钱,这边说‘哼’,这边说‘哈’。

“哈哈哈……”哄堂大笑。

进二道山门,供着四大天王。贾大爷是这么说的:四人分两拨,打伞的是一拨,另三是一拨。别人来借钱,他没钱无脸见人,用伞挡着遮羞。

另三人玩蛇的、弹琵琶的、弄貂的,这是街头卖艺刚回来,手里连个装钱的笸箩都没有,定是无人打赏啊,穷的都要当自个儿了。

言及至此,郭先生不说话了。

“嗨!”台下观众嘘声一片,还等着听下一进呢,怎么就停了。

郭先生给一旁素贞一个眼色,素贞忙回神拿着笸箩问看官们讨赏钱。

“给。”

“郭师傅喝茶。”

这就是套路,就这么吊着你。

可自古套路活的长,这不,仅一会儿功夫,就够两人一月饭钱了。

郭先生瞄了一眼笸箩里的钱暗自点了点头,而后继续说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