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听得很仔细,应该财政金融省的方案还是很细致的,条条框框,方方面面,可执行性也比较强。不是纯理论的瞎指挥--这原本是他最担心的。/p
听完了计划介绍,刘翔咳嗽了一下,道:“财政金融省和中储行的方案我觉得是可行的。不过这套方案要实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p
发行新货币需要一个庞大的网络来提供支持,而他们在广州的“有关部门”全都不够用。除了警察机构初具规模,其他基本上是空白。/p
方案中几个必需的机关和企业。只有德隆银行在半年前开始布局,增加了新得支店,大致覆盖了城区各关厢和城郊主要集镇的商业街道。其他的要么连个架子都没有要么规模太,根本起不了作用,都得逐一搭建和充实。人员上的缺口也不。/p
“……我的想法是现在属于国有控股的万英妇女合作社应该尽快到广州来开设分号。地点可以任选,网点要尽可能多设一些,吸引市民使用新货币。”郑尚洁,“店员伙计可以在广州招募,只要再派遣一部分业务骨干过来担任领导就可以。”/p
张易坤也赶快:“地方我们有得是,大世界本来就是主要吸纳元老院的商业企业。不止这些企业,我看商业口还可以多开设一些新得商业企业。比如餐饮业。增加货币回笼渠道。”/p
林佰光:“大昌是不是和德隆一样,在城区和附近较大的商业市镇上布置一些点--它现在的重要性和德隆是一样的。这些点既可以批发也可以零售,作为米价的一个风向标。”/p
陈策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了几笔:“这个需要协调,不过我觉得问题不大。”/p
刘翔:“其实我还有一个很担心的事情,就是我们的辅币。辅币可是没有金属货币的--老百姓到底愿意不愿意把铜钱换成纸币?对老百姓来,银元他们很少用得上,大量需求的还是额支付手段。现在最面值的银币差不多也要2钱银子--有点大。”/p
陈策微微一笑:“老刘,你知道钱筹吗?”/p
“不太清楚,筹码?”/p
“这是一种代币。是商户自己发行的,用竹子制作。其性质和纸币一样,是一种信用货币。在清代中晚期的江南一度很流校”陈策,“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东西吗?”/p
“因为缺少钱?”/p
“因为当时市场上充斥着劣币。”陈策,“和今的大明的情况一模一样,商户百姓深受其害,但是额支付又是须臾不可少的。于是就出现了这种材质毫无价值的代币。它的信用,靠发行的商店自己维护。也一样可以流通一个镇,有的甚至可以流通十几个镇。”/p
“你是老百姓会因为劣钱太多而接受我们的额辅币?”/p
“对,不仅如此。”陈策看了眼孟贤,“孟给我们的金融报告里,多次提到过广州乃至整个广东严重缺少额辅币的情况。”/p
“是的,”孟贤,“有不少商户是私铸银豆来当辅币的。”/p
大明是个不太注重铸币的朝代,市面上历代铜钱混用,钞法崩溃之后为了解决通货不足的问题又准许商民私铸铜钱,成色极劣,部分流出到东南亚的铜钱被欧洲人视为“铅片”。崇祯朝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又在各地大量铸币,铜钱即滥又劣。市场上的额辅币的币值极为混乱。/p
“……所以我们认为额辅币使用纸币是行得通的。”陈策。/p
这套辞并没有完全服刘翔,不过他也提不出更好的办法。/p
为了进一步减少目前行政费开支中白银铜钱流出,会议决定在新币没有发行前,对全体北上干部采取供给制,不发现金;对在本地新招募留用的人员,只发折价的米和布。不发白银和铜钱。除了必需的工程款项结算和现地调达物资货款外,严禁使用白银和铜钱进行支付。/p
刘翔:“在发行新币前,我们另一项工作就是稳定粮食价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