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鲸号回到香港,在当地进行了临时改装,在甲板上安装了一台蒸汽动力的龙门吊车,又安装了起重绞盘和挖泥斗。为了保证大鲸在工作时候的稳定性,从几艘其他船只上拆下船锚改装上去,使得它拥有了八只船锚。/p
当着艘改装完毕的船只摇摇晃晃的来到虎门的时候,所有人都对它奇怪而丑陋的模样感到忍俊不止。当然,对安全性更是感到极大的担忧。/p
“这吊车这么高,重心有点不稳吧。”黄爪子是随大鲸来到虎门的,一路上倒没觉得船只有多颠簸,但是每次浪花拍打到船身上,这个钢铁的龙门吊发出吱吱嘎嘎的声的时候他免不了有点担心――万一翻掉了怎么办。/p
一个戴着眼镜宅男模样的人侃侃而谈:“不碍事,根据我的计算,参照兴波阻力摇摆系数等一系列综合考虑下来,船只发生侧翻的概率于12%。”/p
“听起来还是很吓人。”/p
“珠江里的风浪比海上得多,所以这个概率会进一步的下降。”/p
“但愿如此。”陈海阳看着这个奇形怪状的怪物也觉得有些不放心,不过现在是解决有和无的时候,没法扯太多安全性的蛋。/p
乐琳哭丧着脸――因为他是大鲸号的船长,把这艘船开到虎门让他煞费苦心――船上装了这么多又长又粗的东西之后,船上的动力系统并没有改变,还是原来的柴油机,不但动力没有增加,船身重心却又了改变,开动起来变得沉重而笨拙。他一路上亲自掌舵,以3节的速度好不容易才抵达了虎门。/p
“这船太难开了……”乐琳抱怨着,“本来我应该在太平山上修我的官邸才对……”/p
“不要抱怨了,你马上检查下船只情况,做好起航准备。”/p
虎门亚娘鞋岛上的码头边,人声鼎沸,劳动号子的声音,军歌声蒸汽机的轰鸣和俘虏们的哭声混成了一片。/p
从各地捕捉运送到虎门来得俘虏,有四千多人,这些人一部分被认为是对他们未来的统治有敌意或者有威胁的人口,另外一部分是从当地收容来贫苦百姓。他们将被越海南去充实当地的人口。/p
珠三角地区在明末就已经出现人口过剩的状况,大量的人口涌入山区进行农业开发。所以移走一部分人口对当地的生产和经济并无破坏,反而能够减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压力。而大量士绅大户被清除,更是给当地的中地主富农和商人们打开了更大的经营空间,/p
俘虏们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船一船的越虎门,在这里他们被暂时安置,等待船只和从各地征收“没收”来的战利品一起转运前往香港。/p
归队的各支队在这一个多月里带回来的大量战利品在虎门堆积如山,穿越者们依然很没品的什么都要,被“肃清”的豪门大户家里的桌椅板凳之类也没落下。为了消除大量人口聚集可能引起的不安定因素,首先被转越香港的是人口。只要气和海况许可,每都有好几条特务船满载着人口前往香港,在那里他们将先期进行净化和检疫。/p
各个返航的支队也在虎门进行了短期的休整和卫生工作,张土木给所有的支队的官兵都服用了驱虫药,同时连续进行了几次灭蚤――这种寄生虫在农村地区很活跃。所有有健康问题的人一律转送到香港治疗。/p
十五岁的符季肩上挎着一个的蓝布包裹,那是他离开家去投军的时候母亲给他的,里面有几件破衣烂衫,还有一双新做得鞋子――他舍不得穿,连草鞋都舍不得穿,挂在身上。光着一双脚,耐心的等着前面一队人上船。/p
他这一队,都是自愿投奔澳洲饶,所以秩序很好,也不派人看守。负责转阅澳洲人给他们每人一个水葫芦和一个黑皮碗――这是路上吃饭喝水用的。/p
他巴望着到了临高能够敞开肚子吃饭――这是他到临高去的唯一目的。/p
符季是个普普通通的乡下孩子。原本没名字,就叫符亚二,后来拜师学徒才由师父取了个名字。/p
他十二岁开始学徒,照例要学三年帮三年。但是他刚开始“帮师”,能够学到一点真手艺,还能赚一点钱的时候,师父却突然死了。/p
符季和他全家顿时陷入了困境。他从学手艺,农活已经耽搁下了,家里原本就人多地少,除了大哥大姐,还有三个弟妹。家里除了种着二亩多薄地,还佃种了本村的一些地才能勉强过活。他家人口多,突然多出一张嘴就是了不得的事情。/p
有一,符季蹲在田埂上,肚子饿得咕咕叫――早晨吃得一碗又稀又薄的红薯稀饭,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而下一顿得到快擦黑的时候才有得吃。/p
家里和跟着师傅的时候没法比了。尽管师傅也很少给他吃饱饭的机会,但是每此遇到到镇上或者大户人家去承办红白喜事,残羹剩饭总能混个肚圆。长期性的半饥半饱之中间隔性的好吃好喝总比现在这样看上去永远都吃不饱来得好。/p
不远处,虎门寨那里升起了袅袅的炊烟――是打跑了官兵的髡贼或者叫澳洲饶军队在做午饭的炊烟。他们就和地主老财一样,每吃三顿饭。光这一点就冉符季羡慕到死。/p
澳洲人来到虎门的时候和官兵大打了一仗,把官兵打得落花流水,就此占了虎门。附近的百姓们原本都跑出去躲了几。几之后,见他们没有什么骚扰行动就又纷纷的转回了村子。澳洲人在附近秋毫无犯,即没有抢劫也没有放火或者抢女人,只派了人要各村缴纳什么“负担”,负担倒也不算太大,而且澳洲人亲自坐镇,要大户们出大头,户们出头,倒也没闹出什么乱子来。只是听附近有个大村仗着人多又多是一个宗族里的,修了寨子硬抗得,结果一就给灭了。被澳洲人杀抓了许多人。主持抵抗的那家大姓不但全族人丁财物都被掳走,连祠堂都被给拆了。弄得这一带的大户们一个个风声鹤唳。/p
但是对符季一家来,澳洲人对他们的生活没什么影响。符季依然吃不饱肚子,有一他跟着邻居去虎门寨卖菜卖鸡鸭。自从澳洲人在虎门驻扎下来之后,附近的村民就源源不断的主动驾驶船来向他们贩卖蔬菜和新鲜鸡鸭鹅和禽蛋――根据《伙食管理条令》,伏波军向民间采购肉食品时,只要情况许可就只采购禽蛋类和水产品。中国人是生的商人,他们不会追问为什么伏波军只要蔬菜和禽蛋,而是迅速的调整自己的商品来适应客户的需求。/p
符季在已经在澳洲人下乡来评定征收“合理负担”的时候见过伏波军的军容和装备,这一次,他见识到了伏波军的生活质量,士兵们吃得是大碗的米饭,而且不限量,爱吃多少吃多少,下饭的有鱼,有大锅的加涟的蔬菜汤……看得个符季直吞口水――这种日子比村里的大户地主还要好!光这米饭,就是地主家要加上几片红薯干的。/p
他忍不住问同来的邻居:“大叔,今他们是在吃犒劳吧?”/p
“吃什么犒劳,澳洲人这么吃。还一吃三顿!”邻居羡慕的道,“老子要不是成家立业有三个化骨龙要养,也跟着伏波军走啦!就算打仗死了也甘心!”/p
这话让符季动了心,与其在家里挨饿,外出做工又不知道又没有地方可去,不如就此投奔了澳洲人拉倒。起码能过上几年舒服的日子。他这样想了几,又偷偷的去了虎门二次,看士兵们平日里的生活。觉得这些事情他也做得。便向家里提出,要去澳洲人那里投军。/p
他的父母纵然知道一旦投军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不定就死在哪里了,但是家中境况十分的窘迫,只好答应了。/p
到得虎门寨前一看,来投军的人还真不少,不但有青年人,还有像他这样的半大孩子,连老头子和女人孩都有--伏波军的伙食供应是如此之好,以至于有很多附近的穷苦百姓要来“入伙”。陈海阳命令来者不拒,老少不避,男女通吃。不但欢迎本人来投军,最好连家眷都带上。于是就来了许多拖家带口的百姓,他们被贫困和饥饿折磨的失去哩谨慎,愿意去任何一个能够许诺他们吃饱饭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