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人马在三前占领了广宁。怀集由于本地乡勇民壮的奋力抵抗,县城尚未陷落,不过城内外交通已断绝。/p
“什么?广宁陷落了?”杨增和黄超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惊。/p
虽然匪『乱』扩散开之后确实有一些县城失陷,但是失陷在土匪手中的县城都是尚未正式派员接收,是由当地缙绅或者投降的明国地方官暂时“维持地方”。这些县城要么武备不足,要么投降的驻军三心二意,很容易被外力乘虚而入。失陷并不奇怪。而广宁县有派去的归化民县主任,还有一个中队的国民军。/p
这个中队还有余力派出一个队来驻守石涧,可见他们周边的情势并不危急。/p
“县里的大宋的官吏呢?”这是黄超最关心的事情。/p
“县里的大宋官儿有的战死,有的被杀。听是杀了不少人。县令被逮住砍了脑袋……”/p
这个打击比刚才更为城郑特别是黄超。他虽然并不认识这个县主任,但是知道能被元老院任命为县主任的都是归化民中头等的精英,很多是五六年前就跟着元老院的归化民,一步一步的从村干部或者企业机关的行政干部干起,多年培养起来的。/p
而他身边同去组织班子的十多个归化民干部也大多是精心培养多年,即有基层经验,又受过培训的精英。/p
这些干部的损失,远比损失几个国民军中队要严重的多。/p
县城是怎么失陷的,俘虏们都不出所以然,只知道是用的计策,里应外合拿下的。一部分国民军战死,另一部分城池陷落的时候降敌,残部和少数幸存的干部逃往怀集去了。/p
听还有少数人幸存,黄超才觉得好受了一些。不过听到有人投降,他心里愈发不好受。伏波军建军这么多年,无论遇到什么大风大浪,从来没有部队和士兵主动投降的。这次居然发生了这种情况!/p
“国民军大多训练不足,战斗意志不强也是理所当然的。首长不用太介意了。”杨增,“都是临时征发出来的旧军人和老百姓,能有多少战斗意志?我觉得我们现在有梧州中队这样能打的队伍已经是超过预期了。就是那个广宁1中队,敌前撤退没就地崩溃已经算是很不错了”/p
“你得没错,是我们太冒进了――都没好好的训练他们,凭什么要他们去送死?!”黄超有些沉痛的道,“太自以为是!”他停了停又,“白白牺牲了多少干部和士兵,这都是我们狂妄自大冒进的结果!”/p
杨增不敢接话,他知道黄首长得是元老院――这不属于他可以置评的范畴。他声道:“我们还是尽快收复广宁……”/p
“不要尽快,要慎重。”黄超,“不要再犯冒进的错误。”/p
杨增原本想派几个连轻装直扑广宁,但是元老既然这么指示了,他也不便违背。便下令绥江支队在宝锭山附近的营地弃舟登岸,囤积转运物资,准备发起对广宁县城的攻坚战。/p
广宁原属四会,嘉靖年间四会西北连年动『乱』,便于嘉靖三十八年割四会县地置广宁县,取广泛安宁之意,仍属肇庆府。城墙以长条石为基,上包青砖,约八米余高,虽不及广州城墙高大,但是设防坚固,并非轻易可下的城。原本朱鸣夏等人都以为广宁再『乱』,至少可保县城不失陷。/p
根据俘虏的口供情报:有一千多敌军守在城中,兵力与绥江支队接近且有城墙保护,还配备了不少火器。所以不论是杨增黄超这样的主官还是下面的普通将士都知道这多半又一场苦战。不过士兵们士气很高,又听县里的归化民主任和国民军被土匪杀害,都起了同仇敌忾之心。纷纷叫嚷着要狠狠的教训下这伙敢惹“元老院威名”的土匪。/p
考虑到任务的艰巨『性』和国民军的伤亡情况,杨增决定这次由还没有出过手的第8营承担主攻任务。对于李冬中队的士兵们来,这无疑是大大松了一口气。一路上接连不断的战斗已经让他们有些筋疲力尽了。/p
伏波军的战力他们的“如雷贯耳”,装备也不是他们能相比的,而伏波军和国民军至少在表面上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的火器,或者更直接地:他们有大炮。这些总是被擦拭得锃光瓦亮的空心铁柱,总是让国民军士兵们艳羡,如果山口一战梧州中队也有大炮,可能根本不会让敌人走到胸墙前。/p
-----------------------------/p
下次更新:第七卷广州治理篇390节/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