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3章杨举饶野望/p
在伯父的这番“教导”下,这杨二虎当官很是清廉,从不克扣部下的粮饷――不但不克扣,有时候部属有了急难事,还自掏腰包帮忙。不但手下的几十个兵丁对他感恩戴德,营中也结交了不少“兄弟”。上阵的时候颇肯为他卖命。平日里又肯花钱奉承上官,几年下来,竟成了营里的上下交口襄赞的能员。要不是澳洲人打过来,原是要升任哨总的。/p
有了情面,诸事好办。肇庆营中的火炮鸟铳火『药』之类的军器,陆陆续续的便被他蚂蚁搬家似的弄回了家,到得后来胆子大了,连朝廷严禁民间私有的铠甲都被他弄了些回去。/p
杨老爷这边也没闲着,修寨子,搞联保,打造兵器。广宁原就不是什么太平地方,立寨练勇的风气很浓,杨老爷因为乡勇装备好,又有个当武官的侄儿,邻近各村大户们都巴结他,把他推为周边各村联保之首,俨然成了广宁一霸。/p
朱鸣夏进攻肇庆的战斗中,杨二虎的人马还没有和髡贼交手就炮击艇上的臼炮一个覆盖『射』击,稀里糊涂地溃退下来,连死带跑路的损折了几十号人。杨二虎见识到髡贼的厉害,再也不敢去拿老本去拼杀。他知道肇庆危在旦夕,便趁着战局混『乱』,带着本部人马又收容了不少溃兵,在城里打劫了几家商铺大户,带着细软和兵器一路逃回了广宁。/p
虽回来得丢盔弃甲煞是狼狈,但是他带回来二百多号精兵,几十套铠甲和许多兵器,杨家的乡勇顿时声势大振。/p
声势大振自是不假,但是平白多了两百多口“精兵”也不是靠给碗饭吃便能打发的,丘八们虽然眼下对杨二虎“感恩戴德”,但是几个月没军饷,翻脸把这杨家庄屠了也不稀罕。/p
杨二虎颇为紧张,赶紧找伯父商量/p
杨举人是饱读诗书的读书人,深知这『乱』世有兵便是草头王。他遍洒请柬,在本庄大会各村镇的缙绅大户和宗族耆老,商谈“对策”。/p
『乱』世里人心惶惶,有人肯出头大家求之不得,何况杨景辉还有个举人功名在身。请柬一出,当下本乡十几个土着村子都派人来了。/p
杨景辉叫杨二虎带着乡勇“盛具甲械”,列队在庄前,又把这侄儿从肇庆弄来的大炮一一陈列,一番扬武耀威之后,杨景辉便毫无悬念的成为本乡的团练局首领。各村都摊派了钱粮。算下来,不但养兵绰绰有余,还赚了不少。/p
“伯父真乃高人!”杨二虎心悦诚服。/p
“呵呵,”杨景辉捻须而笑,“自古有粮就有兵,有兵就有粮。若是太平光景,这些兵丁便是祸害,眼下却是本钱,只要咱们用好了这本钱,不但能保得这一片地方太平,还能赚翻倍的利!只要顺应时势,多挣些家当守住这一亩三分地,将来不管谁来当皇帝,这副好家当总是跑不聊。”/p
杨景辉的算盘不算坏,也算是『摸』清了朝代更迭的基本规律。很快,随着大明统治的崩溃,县内的社会秩序开始混『乱』:土匪横行,瑶民造『乱』,土客相斗,一时间闹得不可开交。杨景辉便趁着这个『乱』局“时势造英雄”起来。杨二虎这个侄子按照他的意思“东征西讨”,先是破帘年和杨家庄争水的客家村子,杀了百十号村民,将其土地房舍细软全部吞入囊中;接着又打了几个“不听号令”的邻近村落,强迫他们都缴纳钱粮。至于当初与杨家庄争地争山场的几个村子,如今也十分的“识相”,乖乖的把地契交了出来。/p
虽本地的村落,稍有规模的都编练有乡勇,但是人数既少,武器也不能和杨家庄乡勇相比,更别他们还有两百多战兵组成的核心和各种火器。打一仗胜一仗,各处村落望风披靡,迎风而降。/p
在这一系列的“东征西讨”中,杨家庄乡勇也灭了若干本地作『乱』的股土匪,吞并扩大了势力,还夺取了一处山寨。杨景辉觉得自家在平原上的庄子不甚安全,便打算以此为巢『穴』立个新寨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