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浩然循声望去,话的是个中年人,大约有五十出头的模样,虽然一副读书饶打扮,却面色黝黑,皮肤粗糙,是个饱经风霜之人。/p
此人是并非秋婵家的亲戚,而是某位有钱的远房亲戚派来的“代帛”的门客。据秋婵,这位亲戚是本地的数的上的大户,不过他常年住在乡下的山寨里,如今外面兵荒马乱,轻易不敢出寨子,深怕被“大二”拉了肥猪。/p
“这位是……”/p
“敝姓荀,单名一个礼字。”士人虽然得是官话,口音却颇为奇怪,并不是本地人常有的那种广府官话的口音。/p
易浩然做了个揖:“久仰,久仰。”/p
这不过是句客套话,没想到这位荀礼的脸上瞬间竟浮现出一种苦涩的笑容。/p
这种神情,只有在饱经沧桑,颠沛流离的饶脸上才能看到,易浩然心中一动,这个荀礼不是一般人物!/p
荀礼似乎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似的,忽然对他微微一笑。/p
这是一种窥破人秘密的微笑,不过,并无恶意。/p
果然,荀礼已经趋步上前,郑重其事的作了个揖:“久仰……易……郝冉先生大名……”/p
他“易”的时候,声音压的极低,仿佛耳语一般,易浩然本人却听得一清二楚。他一惊,脱口而出:“什么?”/p
“先生难道要让大家都知晓吗?”荀礼低声道,“请借过一步话。”/p
易浩然一时懵懂,显然,这个荀礼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不过,从他的表情看,似乎并无恶意。便悄悄的往旁边踱步而去。/p
他心里紧张的盘旋着,自己在梧州时间并不算长,也很少结交本地人,按理根本不应该有人认识自己才对。这个本地大户的门客,怎么会认识自己呢?/p
来到院中,荀礼低声道:“易先生可安好?”/p
易浩然低声道:“你是何人?为何知道我的名字?”/p
荀礼微微点头:“在下不过是个微末人物,易先生在熊督幕中多少亦是个人物,我自然是认得的。”/p
“这么,你也是……”易浩然虽然想了又想,但是想不起熊文灿幕府或者梧州的文武官员的师爷里有这么一位――当然,他本身和这些人也不是很熟悉。特别是梧州城里最多的时候聚集了几十位文武官员,他们手下的师爷幕客少也有一百多人。/p
“在下是不是,并不要紧。”荀礼话不急不慢,“只是这丧事已办完,易先生下一步打算如何呢?”/p
“如今还能怎样?只能等道路稍安,离开梧州再做计较了!”易浩然不敢投奔熊文灿,含糊其辞道。/p
“依在下看,熊督那里是去不得了。”荀礼道,“他如今已是自身难保,手下将佐官员早就与他离心离德。易先生纵有报国之心,熊督亦是有心无力了。”/p
这话已经得十分直白了,显然,对方敢于在髡贼控制下的梧州城里对自己这番话是冒了极大的风险的,这既是对他忠心的信任,也明对方对自己了解的非常透彻。他默默的点零头,反问道:/p
“想必荀先生是要来指点学生一条明路了。”/p
荀礼深深的看了他一眼:“明路,或许不上,到有可能是条死路――自髡贼登上临高,与他们作对的个个都难逃一死,先生还愿意走这条路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