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博士默默的穿上,:“你也穿上外套。外面风大。”/p
“是,谢谢父亲大人关心。”钟英也穿上了风衣,又取了马灯在前面照明――长廊里没有照明的。/p
外面风雨交加,又黑又冷。两人摸着黑走过长廊,来到文台。文台是座三层的红砖建筑,正门外面的砖铺广场上用青铜镶嵌出“元初子午线”――实际就是通过簇的东经110度线。/p
长廊通往的是文台的后门。钟博士掏出随身的一串钥匙,凭手感摸出了一把钥匙,打开了钢制防盗门。/p
文台的底部是一个花板直达三楼的空间,二楼是走马楼,通过环形楼梯可以直接走到三楼的楼顶。楼顶可手工打开屋顶的简易观测台。观测台上安装着元老院手中最好的文望远镜――当然要按照文学的标准来也就是业余级水准,不过按照本时空标准来就是“神器”了。/p
钟博士很少摆弄那台神器,他平时关注的是一旁精确安装在东经110度线上的中星仪。中星仪通过观测恒星过上中(过观测站的子午圈)来精确测定恒星过上中的时刻,以求得恒星钟的钟差,从而确定世界时恒星赤经和基本文点的经度。/p
此物发明于17世纪,不过在目前的时段里,临高的中星仪就是全世界独一份的。更不用它还是在21世纪的时空里制造的。/p
文学在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定时。用中星仪作为测时/测定经纬度是个成熟的方法。在文台使用人工观测的条件下,也可以做到秒级的精确度。/p
科技部拥有完备的经纬度资料,再加上文软件,可以做出精确的恒星表来。再配合上太阳升降时间的观测,就能够提供准确到秒级的定时。即使到了21世纪有了精确的原子时,但是仍然要用文时间来核对。/p
这些工作,迄今为止都是钟博士自己做得。文观测是非常枯燥又耗时的事情,他不能一到晚在这上面消耗时间。否则他就什么事情都不用做了――他还有无线电项目需要去攻克。/p
英是个非常仔细的女孩子,又很“坐得住”。他打算慢慢的培养她来做文观测,将授时的原理讲授给她,而不是当个钟表技师。/p
不过今他并没有带她上楼顶――外面风雨大作,根本不可能用中星仪观测象。他打开电灯,光线立刻充满了整个空间。/p
文台有很多高精尖设备必须使用电,所以企划院很慷慨的在这里安装了一套风电和一套太阳能发电设备。建筑物里也都安装羚灯以便防火。/p
带着钟英来到楼梯下,那里有一道隐蔽在暗处的门,同样用得原装防盗门。打开防盗门,钟博士打开羚灯,电灯照耀着一道向下的楼梯。/p
“父亲大人――”/p
“往下走吧。”钟利时着,返身锁上了门。/p
两人沿着台阶往下走了十几层,钟博士又打开了一盏电灯。他们来到了一间宽阔的房间里――这是一座半地下室,有着坚固的钢筋水泥梁柱。墙壁上花板上都敷设着厚厚的保温隔潮材料。/p
房间里,在专们制造的架子上安置不同的稀奇古怪的设备,所有的设备都罩着玻璃罩子。有的她是认得的,就是工作室的钟,有的却是她从未见过的,闪烁着红色的字符。/p
钟博士走到墙边,看了看上面的温度和湿度记录仪――都是来自旧时空的产品,用来监测半地下室里的恒温恒湿环境。/p
这间地下室里,安置的是元老院计时系统中最核心的东西:基准时钟。/p
基准时钟不是一台,而是好几台。其中一台是灵通基站上的备用时钟,另外几台则来自丰城轮上的备用航海钟。上面精确的显示着来自另一个时空的北京时间和格林威治时间。/p
这些钟因为其记录的时间的重要性,一直被安置在高山岭的企划院特别仓库里,精心的维持着恒温恒湿的状态。作为重要的基准时间。一直到太白文台正式建立,元老院的所有钟表都以这几台基准钟为准。/p
ff37;03c9;30fb;ff3520xs.ff43;off4d;ff55;247b;5c0f;8bf4;66f4;65b0;6700;5feb;5c0f;8bf4;9605;8bfb;7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