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都有点气愤。说实话,国朝发展到他们这一届内阁,变化是天翻地覆的,即便是跟北辽,也已经可以平等对话,甚至需要俯视北辽,才觉得合适。
没想到,都这时候了,北辽居然还如此猖狂。
“也难怪,二次出兵,无功而返,估计北辽朝廷以为我大宋恐辽病深入骨髓了!”
苏辙所说的,也许有可能。二次出兵,双方并没有大的战斗接触,仅仅是一次游行而已。国朝在没有战事下撤军,估计让北辽以为······大宋也不过如此。
毕竟,当初的河东之战,北辽还是以他们的西京道战力为主。上京道西北招讨司以及中京道南京道这些精锐,压根没有参战。
“如此说来,北辽以为,在这事上,我大宋就该着一无所获,还应该给他们提供围剿叛军的方便?”
“看来,北辽确实是这个意思了。”
“理解陈兵,对造成的损失深表遗憾······挺不错的措辞。”
“北辽走到今天,也不是没有道理。他们的朝廷未免太有点自大了吧。”
“这不奇怪。想想这次北辽内乱的过程,耶律乙辛谋反国朝出兵北上女真四部趁机作乱,就连蒙古高原以及在苏州的那些奚室韦等遗老遗少,一起起事,最终都被北辽朝廷平息了。”
“这样的大战局,大场面,都可以如此轻松的安定下来,北辽朝廷自大也是有基础的。”
内阁的情绪也就是一时的,没有谁真的把北辽的无礼当回事了。
实力相差不大时,这样的做法那就是侮辱,当实力相差已经到不可相比的地步,对于实力强盛的一方,这样的做法就会被看做是小丑的行径。
北辽现在这般的大言不惭,内阁在情绪平静后,只觉得有点无语······北辽根本就没认清现状。
更何况,国朝已经有了后手。相对于国朝掺和其中,内阁更喜欢做个旁观者,看着北辽内乱······
“耶律乙辛这边如何?”
王安石叫停了内阁扯淡,这种情形下,还是正经点好。
“由于跟北辽朝廷的谈判没确定,那边还没有进入正题。不过,已经通过商贾的渠道,先行支援了三五日的粮草。”
耶律乙辛这边是章惇负责,也是他自荐主导的,吕惠卿从旁辅助。章惇强硬,吕惠卿诡计多端,他俩人做这事,应该万无一失。
王安石在考虑是不是需要向官家奏请下一步的动作······想了想,看了看太子一副事不关己的神态······
aonclick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aonclick/divid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