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沉默了一下,问道:“这和朕要查这个案子有什么关系吗?”/p
宇文虚中看着赵桓毫无反应的模样,一时间有些沉默。/p
他想了很久,说道:“官家,类似于修身院教出来的学子是无害的。张琦的案件只是偶然中的偶然。”/p
赵桓看着宇文虚中,用怀疑的眼神看着宇文虚中问道:“无害?!”/p
宇文虚中点了点头,说道:“是的,无害。”/p
“宋少卿查这个案子,其实并没有多少人阻止,官家所说的保护伞,已经查明的应该是天府知府常何,那是个蠢货,现在也被缉拿。”/p
“但是官家,查到证据又能如何?杀自己全家的是张琦,那个女学子是自杀。”/p
“即使是现在,我们拿到了证据,他们使用了锏教育学子,也是这些子女的家长默许的。”/p
“所以,官家,你准备怎么做呢?杀掉没有参与、指使的修身院的吴文吗?还是连同常何一起杀掉呢?”/p
赵桓皱着眉头,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说道:“难道任凭这两个人间恶魔无恶不作吗?!”/p
宇文虚中抬起头,看着皇帝冷静的说道:“杀掉吴文的证据略有不足。”/p
“他没有做出杀人之事,也未曾教唆杀人。”/p
赵桓点头,吴文并非教唆张琦杀人,那名女学子也是死于自杀。/p
虽然这一切和吴文和常何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他们不是直接凶手。按照大宋律法,他们的确罪不至死,顶多流放。/p
赵桓静静的说道:“朕要他们死,因为案件有新的进展。”/p
宇文虚中点了点头,说道:“那臣去安排。”/p
赵桓将手中的札子递给了宇文虚中,说道:“程指挥发来的札子里,在修身院的后院里发现了两具埋起来的尸首。是修身院的学子。”/p
“宋世卿查验了尸首,这两人都是十五、六岁的少年郎,死前经过暴晒,有多处骨折。”/p
“据交待,是吴文亲自动的手,埋了这两具尸首,他假说两人死于金兵拿下的流匪。”/p
宇文虚中看了半天札子,笑着说道:“官家这是新案情,某不了解。”/p
“但即使没有新案情,他们也得死。”/p
赵桓摇头笑道:“朕没有想制造冤案。”/p
宇文虚中又想起自己给官家准备的冤案,当时孔端友无意识的制造了《吊物战场文》一案。/p
他已经给官家安排了冤案的机会,但是官家没有用。/p
宇文虚中才懒得管是一家死于非命,还是证人无端消失,亦或者那个女学子自杀,对他来说,这都是小事。/p
当初金人南下的杀戮和带来的社会动荡,上百万户百姓流离失所,数百万人死于非命,他见过了太多太多的悲剧,也见过了太多的流血。/p
这件事压根对他没有什么冲击力。/p
在宇文虚中看来,只要官家还是那个官家,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p
宇文虚中笑着说道:“臣还曾听闻有人可以清风翻书可识字,闭眼辨味可知色。”/p
“清风翻书可识字?”赵桓一愣,天下还有这等事吗?/p
宇文虚中点头,说道:“都是些江湖骗术,就是书看都不看,就可以辨识书中的文字,闭着眼闻味道就可以知道颜色,其实都是设计好的套路,哄骗百姓罢了。”/p
“一本大部头的《今文尚书》,枕着厚重的书睡觉,就可以通读其中内容,简直滑天下之大稽!”/p
宇文虚中讲了半天他听说的例子,赵桓才恍然大悟,这种清风翻书可识字的理论依据,居然是高浓度的《尚书》流向低浓度的人类大脑。/p
还挺合理…才怪!/p
这不就是后世那传闻甚广的量子波动读书法吗?!/p
骗术啊,都一千年了,后世的骗术都没有超脱这个框架吗?/p
果然中华文化源源流淌,连骗术也发挥到了极致,早就玩烂了的把戏。/p
宇文虚中笑着说道:“但是官家,死掉一个吴文和常何,其实作用不大。还有杨文、刘文,无数蛀虫招摇撞骗。”/p
“臣以为,应该规范私塾的行径,做成成文的法规,教习也能更加确定自己的职责范围,同时也要增加对这些私塾的检查防止出现此类事,才是正途。”/p
“善。”赵桓点头,他只想到了惩戒元凶,现在想想,其实朝堂也有过错,对这类的书院的检查力度不够深入。/p
但是却怪不到朝臣的头上去,大宋刚刚浴火重生,遭遇了战火,在战火中重新站起来几年。/p
朝政凋零,民不知法,法不束民。/p
太多太多的事要做,有不完善的地方,也实属正常。/p
“弄个举报箱吧,各州府官员负责此事,也方便官员了解民间疾苦啊。”/p
“知府知县还有经略使,都往外跑跑,整天端坐在衙门里,也不是个事,”/p
“发动百姓,该怎么做呢?”/p
【更新快】“让大宋书局暂时担起来这个担子,接受百姓们的书信检举,然后去彻查,如果查不清楚,可以适当动用皇城司的力量去查。”/p
赵桓一连说了几条,除了立法以外,再加上公众百姓监督,才能缓解此类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