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北宋振兴攻略> 第五百三十四章 会变色的月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三十四章 会变色的月亮(2 / 2)

“还有一台!”钦天监的少监用不亚于赵英奔跑的速度,气喘吁吁的带来了另外一架千里镜,将角度调整好后,赵桓望了一眼。/p

这次是紫色的……/p

这一下搞得赵桓自己心里都有点发毛,这是闹哪样啊!/p

你个月亮中元节没事变什么色啊!/p

明明是散发着明黄色的月光的月球,若是观测到的是黑色的岩石,符合他一贯的印象,也就罢了。/p

为何自己搞的这个天文望远镜里,搞成了这个模样?/p

苏携是督办这三家天文千里镜的主要负责人,他看到镜头里的三种颜色的月亮,有些惊惧,这要是谏台那帮人知道了,不参他一本,才是咄咄怪事。/p

“官家,臣以…臣以为是这镜片烧制玻璃里,有些杂质才会如此。”苏携必须给官家一个交待。/p

否则这镜头里变色的月亮,放到有心人的手里,那就是攻讦官家的铁证了!/p

赵桓看着手里的札子,他翻了半天,才明白,苏携说的烧制镜片中的杂质导致的变色,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p

最主要的是结构出了问题。/p

由于采用单个透镜作为物镜,存在严重的色差。/p

如果想获得好的观测效果,需要用曲率非常小的透镜,这势必会造成镜身的加长。/p

所以伽利略到开普勒,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天文学家一直在梦想制作更长各大的望远镜。/p

这也是视界里的月亮,为啥反复变色的原因。/p

色差。/p

直到杜隆研究了玻璃和水的折射和色散,奠定了消色差透镜的理论基础之后,用火石玻璃制造出了消色差透镜,才不会如此魔幻。/p

不是科学发生了问题,而是大宋的技术发生了问题。/p

“任重而道远啊!”赵桓拍了拍苏携说道。/p

他画了个三棱镜的形状,明年就得让苏携去研究下折射率,否则这镜头里,就一直是这种古怪的颜色各异的月球了。/p

“暂时先用这些观测吧。先把各个星看一看再说。”赵桓示意钦天监不要主意颜色的问题。/p

李纲在赵桓离开天文台的时候,嘱咐了钦天监的少监,月亮变色这事,万万不可传到外面去。/p

对于李纲的嘱咐,钦天监的少监连连点头。观测还是要观测,但是这颜色就只能暂时留白了。/p

赵桓离开了天文台,灯火满市井的汴京街头,在皓月高悬的夜晚,彩灯万盏,腾空而起,飘荡在整个汴京城上空。/p

那是百姓放得孔明灯。/p

每年都闹出不少的火灾,每年到这一天,官兵都不能休息。/p

朱琏看着满天的彩灯也是满心的喜欢,她想起了去年的时候,赵桓送给她的那首词《青玉案·元夕》,现在已经传遍了大宋的大江南北。/p

朱琏指着前面大大的灯盏说道:“官家,快看,鳌山高灯!”/p

鳌山高灯,是整个灯会上最大的灯盏,长一十六丈,阔二百六十五步,中间有两条鳌柱撑着,如同一条巨龙一样游弋在灯会之上。/p

赵桓没打算离开车驾,他要是下去,皇城司的察子们,只能把整个街道清理干净,否则皇帝的安全就是个问题。/p

因为他只能呆在车驾上,远远的看着热闹的灯会。/p

与民同乐,他倒是想,可是现实是,他只能这么远远的看着。/p

朱琏早就知道了此次前来,不能下车,只能远观不能近看,但依旧挡不住她的兴致。/p

她看着远处被人簇拥着的那个人大声的说道:“那是李少尹吧!”/p

赵桓点了点头,李若水,开封府的少尹,每年上元灯会的时候,会带着皇帝发给他的“红包”,里面装的是价值一枚银元的钱引,专门发给所有上元灯会的小商贩。/p

这种行为叫做买市。/p

收到红包的百姓,就会给开封府少尹的衙役们一盏灯,这些灯都会挂到大宋皇宫的城头,将整个皇宫打扮的漂漂亮亮。/p

而灯会上,每隔几步就能看到一名京畿禁军的军卒。/p

他们全身俱甲的站在人群中,手中长短兵和手弩一应俱全,来保证庙会的安全。/p

路边还有几个人被五花大绑,脖子后面插着个板子,写着这些人犯下的罪过。/p

这些人都是上元灯会上抓到的小偷或者游侠,犯的罪稀奇古怪。/p

比如抢妇女头上的钗环首饰;或者举止不端;趁着人多,在妇女身边挨挨搪搪。/p

当然赵桓却知道这其实是表演性质,里面有好多被绑着的都是开封府、邢狱、大理寺狱关押的犯人,临时拉过来做演员。/p

那一身甲,能追的上小偷?!/p

所有的表面上的一切,都是吓唬人罢了。/p

真正出手抓小偷的还是皇城司的察子们,抓到了那肯定是严惩不贷。/p

赵桓靠在车驾上,呆呆的看着上元灯会上的百姓们脸上的欢笑,多好的时代啊,以前大宋的皇帝,怎么就把这份锦绣江山糟蹋了?/p

朱琏两腮红润的和索道:“官家,去年给臣妾写了首《青玉案·元夕》,今年再给臣妾写一首呗。”/p

嗯?/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