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北宋振兴攻略> 第五百三十三章 汴京皇家天文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三十三章 汴京皇家天文台(1 / 2)

孟德和王彦谈话的内容,被王彦写成了一道札子,递到了赵桓的手里。/p

他合上札子,只能叹气。/p

自己为了大宋的将卒,留下了足够的后路,可惜大宋的将卒,从来不搭理自己给他们留下的后路。/p

当初王禀这样,现在换成了王彦也是如此。/p

“官家,明天就是上元节了,刘益归京了。”赵英看出来官家的兴致不高,笑着给官家说了个好消息。/p

“哦?”赵桓提起了兴趣。/p

刘益可是说要丈量大地之广袤,可是没人相信,但是赵桓却相信他的话。/p

赵桓见到刘益的时候,刘益手中捧着一个仪器觐见。/p

“官家安泰。臣刘益见过官家。”刘益看着英气勃发的赵桓行礼说道。/p

赵桓示意赵英给刘益搬个凳子,说道:“快快请起。这是什么?”/p

“这是水运仪象台上的浑仪,前唐的李淳风发明的,拆下来就是这样,官家可还记得?”刘益看着官家笑着说道。/p

赵桓点了点头,他当然记得这个浑仪,水运仪象台现在给汴京的百姓报时。/p

他当然记得这东西。/p

“官家这是浑仪的浑针,浑仪的可随天阳时时而动。浑针随时可以指着太阳。那就到了夜晚这浑仪依旧转动,浑针就指着地下。”刘益笑着指着浑仪说道。/p

赵桓点了点头,浑针可以指着太阳,可是到了夜里,浑针就指着地下了。/p

他知道为什么会如此,当时自己还跟李纲说到过这事,说太阳在地下。/p

李纲还说,天昭昭而煌煌,安能九幽下沉寂?/p

现在看来,李纲大概是把这事交给了刘益去做。/p

刘益笑着说道:“官家,臣这次出行,把混天说,补全了。”/p

“不知道官家可曾听说过这样一个说法,影一寸,地差千里?就是说,同一时分,同一高度的杆子的影子,相差一寸,则地相差千里?”/p

赵桓琢磨了很久,他真没听说过这个说法。/p

【历史事件提醒:影一寸,相差千里,是同一经线上的南北两个地方,在夏至这一天的中午,测得的影长度相差一寸,那么就说明两地相距一千里。】/p

赵桓点头,系统提醒了他,他笑着示意刘益继续说下去。/p

“前唐的僧一行,就曾经忙前忙后跑了很多年,专门用黄道游仪、水运浑天仪在大唐约十三地,测量过影一寸,南北距离就相差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p

“臣这次出去就是在算这个,影一寸,精确了应为三百一十一里三十二步。”/p

“还算了其他的东西。”/p

刘益从袖子里拿出了札子,递了出去。/p

赵桓打开看了看,发现并不是一大堆的公式,或者一大堆的计算过程,只是一个简单的总结。/p

但就是这个总结,让赵桓的呼吸逐渐加重起来。/p

【步自东极,至于西垂,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又使竖亥步南极北尽于北垂,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p

【四海之内,则东西八千里,南北六千里,出水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p

赵桓得亏不算是不学无术的人,他还是知道古代的亿,指的不是后世的亿,古代的亿指的是十万。/p

真正表述一亿的意思,应该是万万。/p

赵桓掰着指头算了半天,刘益的这张札子里的内容,说的大概是驰道的长度约为46000千米。/p

【历史…数学数据提醒:赤道长度为40076千米。】/p

四海之内,其实说的是宋朝的疆域,大约是东西南北约为五千六百里。/p

赵桓终于明白了刘益这个札子里,算的是什么东西!/p

只是赵桓看着那句,又使竖亥步南极北尽于北垂,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p

赵桓陷入了迷茫当中,这又是啥意思?/p

系统也没有跳出来翻译,看来是又进入了系统的知识盲区,这系统果然一如既往的废物啊!/p

刘益看着官家迷茫的神,问道:“官家,就是说我们脚下的大地,其实是个围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的圆球……”/p

赵桓点头,经过刘益的梵音,他终于懂了刘益札子上所有的内容,他想表述的就是地球是个球。/p

赵桓满脸疑惑的看着札子,虽然数据上有很大的差距,但是至少把地球是个球算出来了。/p

只是怎么算出来的?/p

刘益也知道自己的发言略微大胆了点,大地是地,怎么会是个球呢?/p

刘益看着官家疑惑的表,他就知道自己的事,怕是办砸了。/p

他是个数学家,算学一等一的强,可是这朝堂奏对,他很不熟悉。/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