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初唐大农枭> 第两百五十六章 乐业安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两百五十六章 乐业安居(2 / 2)

朝廷对百姓实行三十税一的轻税赋,可而实际上,百姓们可能承担的是三税一的重税赋,有些严重的地方,甚至一大半的产出,都会被税吏给收走。

这个时代,民是不可以告官的,朝廷中枢在税赋账目上没有查到什么错漏,对地方上也就爱管不管了,有些地方上百姓实在穷苦的有点过份了,朝堂上听到风,派人来查,可派过来的,有可能是另一个贪官。

因为,大多数官员都是出身世家门阀的,他们官官相护,只需要把百姓贫苦的原因归咎在天灾上面,朝廷基本就没有什么办法了。

实在过不去的百姓,就杀官造反呗,所以,历史上李唐初期每年有那么多造反党出现,每次都有许多百姓跟随,直到李世民上位,肃清吏治,真正实现了轻徭薄赋之后,情况立即就好转了,能够吃饱喝足的人,大多数是不会冒险造反的。

前后的两次反思,让房玄龄和杜如晦觉得,自己似乎找到了国家内部叛乱不断,百姓们困苦的根源。

不过,知道根源是一回事,能不能解决问题,却又是另一回事,朝廷现在不具备大量清理世家门阀子弟出局的条件,就像洺州扫盲班出来的百姓,根本无法满足洺州的发展需求一样,问题出在民智不足,可以帮助朝廷管理天下的人才太少这个点上。

朝廷目前在这方面是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的,除非老百姓们个个都能读书,能够涌现出很多人才出来,取代世家门阀子弟在朝堂上的地位。

这让他们顿时想起了于秋在各个县已经动工建设了的那些学堂,看来,于秋一早就知道了问题的所在,已经动手在解决问题了。

让他们心中莫名感觉到紧张的是,如果洺州的学子们快速的成长了起来,朝廷会不会大量的任用这些出自洺州的学子为官,如果用,那么于秋将来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将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毕竟,在洺州百姓的心中,于秋是神灵一般的存在。

而教育一批人才出来,最快可能只需要三五年,长一些的,也就十年而已,朝廷即将在十年以内就要面临这样的问题了,时间很紧迫啊!

洺州的问题,总是那么让人细思极恐,房玄龄和杜如晦越看的多了,越是想要在额头上摸一把汗,虽然这可能是因为端午时节,天气已经很热了的原因。

程咬金骂骂咧咧的回来了,由于跟林豹的一番打斗,他的体力下降的厉害,而他带的这组队员,刚才又将自己的力气全部使了出来,体力并没有完全恢复,所以,他在重新归位之后,只夺得了小组赛的第三名,勉强进入了第二轮比赛。

上了岸之后,他就开始朝于秋撒泼了,认为这次比赛不公平,应该等自己和属下的队员们恢复了体力,再比一场。

毕竟,由于划手人数比较多,于秋将比赛距离设置的比较大,一趟是两千米,而且是逆水划船,用全力划一趟,可能需要好几分钟,划手们的体力消耗,比做一两百个俯卧撑还大,精气神和体力,通常一下子就会消耗光。

“首轮第一名和第三名的区别,无非就是几十贯铜钱而已,进入第二轮比赛,还不是得重新回到起跑线和所有队伍一起比,为了几十贯钱,老程你至于么?

对了,那个林豹什么来头,为什么见了你就跑?”于秋一边让人给程咬金端些冷饮上来,一边笑着道。

“嘿,那就是个眼高手低的死脑筋,也算是当初跟我们在瓦岗寨一起混的老人了,李密兵败,大家转投王世充的时候,他不同意,结果后来还是随着大流投了过去,却被王世充不喜,只给了个旅帅的职务。

后来我们瓦岗寨的兄弟转投朝廷的时候,他又不同意,继续跟着王世充,结果,王世充被我们打败,他就逃到山里做了野人。

这回,居然劫到俺老程的头上来了,你说他是不是欠抽,不行,回头我找着他,还得抽他一顿,当年在瓦岗寨的老兄弟,可没有一个混的比他差的,居然沦落到温饱都解决不了的地步了。”程咬金就是个嘴硬心软的人,话里话外的意思,其实并不是数落林豹,却是想勾起于秋对这个人的兴趣。

他确实成功了,在于秋看来,一个每次都不肯背叛旧主的人,至少是个忠义之士,而且武艺尚可,年龄也是三十左右,正当壮年,真好可以用他执行于秋收编各地逃户,充实洺州劳动力的计划。

让于秋想不到的是,本次事件,还让渊盖苏文,以及新罗百济两国的使者,对于洺州执行的户籍政策,和招工需求的关注,如果,洺州对于外来人口是不抗拒的,那么,是不是说,他们本国的人,也可以来洺州发展?

毕竟,战略合作伙伴协议里面可是说过,万事可商量,尽量的让双方不分彼此,将利益融为一体。

如果,自己本国一些穷困的没有出路的百姓也能在洺州工作,拿高薪,那么,本国未来的生存环境,可是能够得到大大的改善的。

很快,他们就从于秋口中得到了回复,确实可以,洺州对于具备沟通能力,可以遵守洺州法律的所有战略合作国的百姓,都是敞开的,并且在做工的时候,享受的福利与李唐和洺州本土百姓一视同仁,这让新罗百济两国的使者都没有心情继续在洺州看龙舟比赛了,恨不得快点飞回去请自己的国王速速跟洺州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协议,毕竟,这两国的产出不多,却拥有着十几万户,数十万的人口,像新罗婢,一直都是新罗国的劳动力出口热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