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姑翾楚-第七百七十五章 骷髅梦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科幻小说>道姑翾楚> 第七百七十五章 骷髅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七十五章 骷髅梦(2 / 2)

翾楚:“呐这权子真大,把骷髅当枕头?”/p

白衣少年笑道:“夜里,骷髅托梦庄子,他的问话所涉及的,都是活人才会有的遭遇,在死亡的世界,这些麻烦是不存在的。骷髅告诉庄子,死亡的世界是一个自在的世界,没有君臣关系带来的社会约束,也没有时光流逝带来的自然约束,这样的自在,实在是最大的快乐。庄子不信,表示愿意帮助骷髅重返人世,骷髅拒绝了,它皱着眉头:“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p

红衣仙子道:“骷髅梦讨论的生死问题,也是反复出现在庄子中的话题,大宗师的子来将死和子桑户死的故事涉及到了这个话题,至乐篇的庄子妻死鼓盆而歌的故事也涉及到这个问题,列御寇以庄子之死终篇,谈的还是生死问题。生死问题是庄子最关心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其实是追问生命的意义。总的来,庄子对生死表现出一种豁达的态度,这其实也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骷髅梦透露的,就是这种态度。所以这个梦,其实是庄子讨论生死问题的一个载体。”/p

白衣少年笑道:“神龟梦:宋元君夜半而梦人被髪窥阿门,曰:“予自宰路之渊,予为清江使河伯之所,渔者余且得予。”元君觉,使人占之,曰:“此神龟也。”君曰:“渔者有余且乎?”左右曰:“樱”君曰:“令余且?朝。”明日,余且朝。君曰:“渔何得?”对曰:“且之网得白龟焉,其圆五尺。”君曰:“献若之龟。”龟至,君再欲杀之,再欲活之。心疑,卜之,曰:“杀龟以卜,吉。”乃刳龟,七十二钻而无遗策。/p

仲尼曰:“神龟能见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策,不能避刳肠之患。如是,则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p

红衣仙子道:“神龟托梦原本是为了求救,最后却被宋元君刳肠,取龟壳用于占卜,终于丧命。如果在这个梦之后没有借孔子之口出的一段评论,《外物》篇的神龟梦就只是一个旧梦的记录,但是借孔子之口出的评论使这个梦所表达的意思超出了梦之外。孔子,神龟能托梦于元君,却不能逃避渔人之网;它的壳能七十二次用于鑚卜而皆得灵验,却不能逃避刳肠取壳的死难,孔子的结论是:“如是,则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由于孔子的评语,神龟梦不再单纯,而成为庄子追问何为真知的依托了。果然,在神龟梦之后有一大段关于“知”的论,讨论如何“去知而大知明”。知与大知的对举在神龟梦的语境下,就是要超越神龟托梦的“知”和占卜的“知”,去获得保存自己生命的“大知”,享受生命的愉悦。借孔子之口出的评论使这个具有托梦形态的旧梦变成了寓言,庄子用这个寓言讨论了“知”的问题。”/p

白衣少年笑道:“庄子中有11处到梦,有梦境内容的是蝴蝶梦栎树梦骷髅梦文王梦神龟梦,还有一个上文没有提到的儒者梦,这个故事儒者缓把弟弟翟培养成为墨者,却导致了自己的失败,这显然是寓意儒墨之争的一个寓言。从这些有梦境的故事来看,没有哪一处是像《左传》那样真实地记录梦境,所以,这些梦的梦境其实都不是真实的梦境,即使其中的某些梦可能是有过的,但是它们也不是被当作梦来记录的。由于庄子消解了梦的真实性,梦(觉)变成了迷悟的隐喻,梦境在《庄子》中也都变成了言的场景,发挥着寓言的作用,被庄子用来讨论不同的问题。/p

在庄子的时代,占梦的传统已经衰落了,而理性在成长,这样的时代背景使庄子能够把所有的梦都变成场景和寓言,如同《战国策》把占梦变成了“辞”一样。就消解梦的真实性而言,庄子与《战国策》没有什么不同,庄子的特异之处只在于,他不仅消解了梦的真实性,还创造性地把梦觉变成了一对寓意深刻的隐喻,这对隐喻不仅影响了后世的表达方式,还塑造出了一种影响深远的“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p

翾楚:“梦境人生,到底是梦幻与人生……”/p

白衣少年笑道:“庄子以梦觉喻指迷悟,而迷惑和觉悟是指向人生的,因此,梦觉的隐喻往往喻指人生意义的觉解和困惑,这一点在大圣梦的“大梦”“大觉”上已经清楚表明了。就整部《庄子的论述来看,庄子认为人生困惑的本质是执着于现时现世,执着于功利,以为此时就是永久,簇就是全部,功利就是一切,这种现实而功利的态度往往把人困陷住了。”/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