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十二(2 / 2)

为此,谢氏几乎要将牙咬碎了,却不得不装大度。

徐达每年给张氏五百两,六年时间,张氏却存了五千两,这其中自然有缘由。

张氏出了银子,与她娘家的弟弟在县里开了处酒楼。

张氏的弟弟弟妹,也就是徐琳琅的舅舅和舅母,二人极会做生意,很快就将留仙楼开成了濠州最大的酒楼。

张氏只出了银子,但是从未参与酒楼的经营,当今,世人轻视商人,张氏自然不能让人起了她做生意的怀疑,从而给徐达了徐琳琅抹黑。

所以,留仙楼的一切都是徐琳琅的舅舅舅母在打理了。

张氏为避人耳目,一直都和徐琳琅住徐达在乡里给置办的老宅子里。

留仙楼进账不少,张氏和张氏的弟弟各分一半,就算如此,张氏每年也能收不少银子

六年下来,张氏便存下了五千两银子。

有了银子,张氏行事也方便,给徐琳琅寻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刺绣女红的师傅,都是极为出色的师傅,并不比旁的“五玉”的师傅差。

也正是因为银子宽裕,张氏也能轻易的就将濠州这边的实际消息瞒的死死的,让探子给谢氏这边传的都是假消息了。

张氏并不是铢施必较的吝啬性子,无论是在教养徐琳琅上、还是在日常花用、衣食住行上,张氏都舍得花银子。

不过即使是张氏舍得,在徐琳琅的衣裳上也花不了多少银子。

当今重农抑商,不许商人穿丝绸衣裳,徐琳琅的舅家已是商籍,家里几个孩子只能穿绢布衣裳。

徐琳琅常和舅舅家的弟弟妹妹玩耍,为了不让那几个表弟妹心里不舒坦,徐琳琅向来都是穿着绢布衣裳。

那些绢布衣裳,根本花不了多少银子。

这也便是为什么徐琳琅被接往应天府的路上穿着普通的绢布衣裳的原因了。

张氏十分乐善好施,周围人有了难处,张氏都会慷慨解囊。

这些年在濠州,张氏和徐琳琅也花用了不少。

即便如此,张氏还是存下了五千两银子。

张氏很是明白什么地方的银子该花,什么地方的银子该省。

原本张氏临终前,仔细叮嘱过徐琳琅,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动用这些傍身银子。

可是上一世,在这国公府内,今日婶母寿辰,明日堂姐妹们寿辰,免不了都得送礼,再加上出府做客也要穿戴些像样衣裳,万般无奈,徐琳琅便动了那五千两银子。

逐渐,苏嬷嬷谢氏都知道了徐琳琅有五千两银子,更是知道了徐琳琅舅舅开酒楼的事情。

谢氏担心自己做的太过张氏的弟弟会过来给徐琳琅撑腰,便让苏嬷嬷告诉徐琳琅,商人低贱,若是让旁人知道了徐琳琅有个做商人的舅舅,她便再难在这应天府的贵人们面前抬起头来了。

苏嬷嬷让徐琳琅再不必和她的舅舅来往,免得舅舅的身份拖累徐琳琅。

谢氏还扣下了徐琳琅舅舅和舅母给徐琳琅的书信。

徐琳琅的舅舅舅母久收不到徐琳琅的回信,便千里迢迢赶到魏国公府见徐琳琅。

谢氏压根儿就没把徐琳琅舅舅舅母来到魏国公府的事情告诉徐琳琅,但是却假替徐琳琅对她舅舅舅母传话,说徐琳琅说担心舅舅和舅母商人的身份会拖累她,所以以后便不必相见了。

这些都是徐琳琅登临凤位以后才知道的事情了。

作者有话要说:明初,统治者严重压制商人地位,商人的地位被归为社会底层,统治者规定商贾之家只许穿布衣,商人若是穿丝绸衣服是犯法的。,,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m..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