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卷阅读29(1 / 2)

第四十七章

萧景琰素来起的很早。

闻鸡起舞,当他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便养成了晨练的习惯。舞剑、沐浴,束带整冠,灰蒙蒙的天际隐隐显出一道白光。

八月三十日,梁帝生辰。萧景琰深吸一口气,心跳得越来越快。

谁也不能预料今日的情势将会如何,但是,他仰首望向长空,日出东方,虽昧必亮。

?

梁帝今日心情看起来很好。萧景琰缓步进入皇帝寝殿,他正在静贵妃的服侍下穿衣,“景琰,你来得这样早。”

“儿臣叩请父皇圣安,恭祝父皇千秋万岁。”萧景琰行三叩三拜大礼,又向静妃叩头,“儿臣叩请母妃金安。”

“行了,你这孩子,快平身。”梁帝笑眯眯地一挥手,“你在朕这里何须拘礼,说了多少遍也不听。”静妃柔柔一笑,道,“景琰,你这个时辰来,可用过饭了?”

“还用问么,一定没有。”梁帝拖长了调子,自从九安山回銮后,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老迈年衰,往日那个威风凛凛的皇帝,如今一心保养,只图续命。“嗯,今日寿宴,要跟臣子们在一起,多半吵闹。正好你来了,好歹咱们一家人一起清清静静地吃个早饭。”

萧景琰拜谢,道,“儿臣多谢父皇赐膳。”然后坐到梁帝左侧,静妃居右。太监和宫女往来布膳,梁帝吃了几口,突然道,“朕都要老糊涂了,景琰,你太子妃的人选可算定下了?”

萧景琰面色一僵,“回禀父皇,定下了。”

“你看看你这脸,怎么,不满意?”梁帝摇一摇头,对静妃道,“朕记得,是中书令柳澄家的孩子罢?”

静妃笑道,“是柳大人家的。原本他倒是有个亲孙女儿,据说甚是温娴雅智,怎奈是个常人,又早早许了人家。现在这一个,是柳大人一个远亲过继来的。也是奇了,头里去算生辰八字,京中没一个能合得上的,偏偏这个就合上了。这还算了,去太庙求卜,三次都是大吉。这孩子虽然过继来的,但模样清俊,知书识礼,人品雅正……”梁帝拍拍她的手,接口道,“知书识礼都是其次,这人品才是一等一的重要。景琰,我看这个就很好么。你看看你看看,他还是一脸不高兴。”

萧景琰连忙起身行礼,“儿臣没有不高兴,只是……”

梁帝哈哈一笑,“只是什么?你是嫌人家长得丑不成?你见过了?还是打听过了?”

萧景琰摇头,“没有。但一来国丧未除,二来四境不安,儿臣此时议婚,恐怕……”

“恐怕?堂堂太子妃位空悬,四境就安了?”梁帝嗤之以鼻,“你说实话,是不是嫌弃柳澄家的是个小子?”

静妃道,“哪儿能呢,景琰前一个王妃就是男孩子。”

萧景琰低声道,“儿臣就是日夜为国政悬心,无力应承婚事罢了。”

“出息!”梁帝刻意板起脸孔,却又忍不住笑起来,“你啊,也不要不好意思。朕瞧着你的样子,仿佛是在害羞。这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有什么可羞的?你又不是没成过亲!笑话。好了,”他拉起静妃的手,“等朕的寿宴结束,明日再让太史令去太庙求卜问一问。虽说亲事定下了,可总不成婚也不像话。之后再纳给他几个侧妃,堂堂大梁的太子,一个太阳,亏他夜夜孤枕也睡得下去!”

萧景琰大窘,“父皇……”

“吃饭吃饭,”梁帝哈哈大笑,“朕许久未曾如此开心过了,景琰啊景琰,朕还指望你早点生个孙子给朕抱一抱呢!”

用罢早膳,又陪着梁帝下半局棋,已过巳时,一行人浩浩荡荡,摆驾武英大殿。萧景琰只觉心跳得越来越快,金钟九响,他搀着梁帝迈金阶,入銮座。群臣叩首,口称万岁,萧景琰视线一扫,便在穆青身旁发现了那抹熟悉的身影。

梅长苏穿着一件天青色的绸衫,头束玉冠,面无表情。不过数丈的距离,却恍若千山万水。萧景琰想,此情此景,当如咫尺天涯四字。

梁帝愉悦,一挥手,“众爱卿平身!”

众人再叩首,“谢陛下!”呼啦啦一齐起身归位。梅长苏转身时眼角一瞥,萧景琰微微点一点头,他看得清楚,梅长苏嘴角立时挂起一丝笑意。

洗雪旧案,成败在此一举。

前路难行,幸而有你我携手共进。

萧景琰平静下来。环视四周,莅阳长公主面带黑云头纱,安静地坐于大殿一角。三省主政,六部尚书,全是他的纯臣。言侯,纪王,宗室皇亲,能约谈的他都已经谈过。蒙挚掌管禁军,武英殿内随侍的禁军皆由他亲自挑选。“无论他们是真心觉得冤屈还是顺势而为,这都不重要。”那日在苏宅,他对梅长苏说道,“我需要的是一个情势,逼迫他不得不当众下旨彻查。”

梅长苏缓缓道,“只要陛下在位一日,想翻案就会有风险。但现在时机成熟,有你主导,我很安心。无论是对七万赤焰冤魂也好,祁王府的血海深仇也好,必须当今陛下下旨才能彻底洗脱他们的污名。如果不然,等你登基后再翻案,那么……”

萧景琰道,“我懂。所以我会尽力,确保万无一失。”

歌舞升平,觥筹交错。

时机就要来了。

莅阳长公主理了理黑云头纱,慢慢地站了起来。她穿着素色衣裙,莲步轻移,步伐庄重而坚定。

梁帝喝了几盏酒,已有些不胜酒力,醉眼乜斜,道,“莅阳,你这是要……要作诗?”

莅阳长公主面色惨白,薄唇抿成一线,“臣妹自愧并无咏絮之才,不敢有辱圣听。但臣妹确有一礼奉于皇兄。”说着,从袖中抽出一封信捧在手中。梁帝“哦”一声,道,“什么礼?”

莅阳长公主沉默了一瞬,而后似乎终于下定决心,扬起下巴,面露坚毅,厉声说道,“——谢玉手书,也是他欺君罔上,残害忠良,诬告皇子的铁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