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萝宫门外,萧景琰一抬眼,纪王与言侯结伴而来,有说有笑。这两位在皇室宗亲中颇有人望,萧景琰正犯愁如何推行减俸新政,便请他们二人到东宫一叙。谁知刚进东宫,蒙挚便带着口谕赶到。原来萧景琰册立为太子后,仍每日练武不辍,梁帝甚是欣慰,特赐冰蚕软靴一双。
蒙挚将冰蚕软靴交给东宫执事,萧景琰道,“纪王叔和言侯刚好都在,最近政务繁忙,许久不见蒙卿,不如留下坐一会,我们几人聊一聊。”
“既然殿下要我留下,那我就不客气了。”蒙挚连忙向三人行礼。纪王呵呵笑道,“蒙大统领乃我大梁第一高手,琅琊高手榜排名第二。本王是不懂武功,不过想请教蒙大统领,咱们太子殿下的武艺,可否能排上琅琊高手榜?”
蒙挚“呃”一声,望向萧景琰。萧景琰一笑,道,“王叔说笑了,我虽是武将,但长于军战;江湖高手,擅长的却是单打独斗,哪里是一个路数。凭我的武艺,自然是上不了榜的。”
“殿下过谦了。”蒙挚结结巴巴,“殿下只不过……没,没有去江湖游历,如果去了,必然也能上榜。”
萧景琰想起某一次在苏宅,飞流说话无忌,指着他说,“不行。”当时梅长苏脸色大变,不住口地道歉,他不以为意,两军对垒,比起武艺,主将更应侧重兵法谋略。“不过,我倒是偶尔会想去闯荡江湖,应当别有一番趣味。”
纪王道,“我可没想过。打打杀杀哪比得上温柔乡里,丝竹曲弦。”
言阙哈哈大笑,“果然是纪王爷的风范!我倒是觉得江湖自在,无忧无虑,想打就打想骂就骂,快活得很呢。”
蒙挚笑道,“豫津喜欢出门游历,怕也是随了言侯的性子。”
言阙“哼”一声,“他那哪算得上闯荡江湖!一身光鲜,别人一瞧便知道他是京中来的公子哥,躲还躲不及。”
纪王望向言阙,眼眉中全是笑意,“对对对,豫津是比不了你。”忽然住口不言,悠悠地叹一声气。言阙面上也掠过一丝阴郁之色,端起茶杯,似乎在掩饰什么。
“听王叔的意思,言侯年轻时曾外出游历过?”萧景琰问道。言阙放下茶杯,“我们那时候年少无知,几十年前的事啦,早忘得干干净净。提它作甚?”说着摇一摇头。
萧景琰眉心一动,“言侯……是同谁一起去的?”
话音未落便被纪王干笑着打断,“陈年旧事,都怪我乱说,不提了,不提了。那个……说起来,这次太庙卜算的结果……”
言阙淡淡接口,“太庙卜算,结果不吉。故而自当遵从圣谕,殿下的婚事,怕是要延后了。”
“嗐,”纪王喃喃,“虽说国丧三年,但一年丧期已满,也不是不能婚配。以前也不是没有过,去祭告太庙,成婚后三个月内不得圆房,便也罢了。”
蒙挚偷偷看一眼萧景琰,讷讷道,“可是,太史令卜算三次,结果都太过不尽人意。再者……”
“我知道我知道,我那王妃说过,宗室门阀适龄的子女,八字居然没一个能同太子殿下相配的。唉,来来回回也就那么几个年轻的孩子,也是没办法。我那王妃听说,有的人家还打算过继远亲的子嗣充数。我倒是觉得,也不是不行,只不过卜算的结果一出,即便有了适宜人选,估计也要守满三年之期才能成婚喽。”纪王一边说,一边拿了点心吃,“太子殿下这儿的榛子酥怕是静妃娘娘亲自做的罢?入口即化,美味美味。”
他们三人岔开话题,个中原因,萧景琰心知肚明,面孔一冷,开口缓缓说道,“言侯是同林燮林帅一起出行的么?”
言阙与纪王对视一眼,似是松了口气。“没错,我是与林帅一道。我们那时不过十八九岁,满腔热血,以为可以仗剑江湖……”
“言侯不会遇到麻烦了罢?”蒙挚也是第一次知道此事,面露好奇,“出什么事了不成?”
“麻烦么,惹了一堆。”言阙说着,眼中流露出怀念的神色,“我武功平平,但……林帅乃是高手。不过也是太年轻,各有胜负罢。”
“那你们可上过琅琊高手榜?”纪王问道。
“我们那时的武艺,哪能上得了琅琊高手榜。”言阙忍不住笑起来,“况且为了方便,不招惹是非,我们还取了化名。”
“哦?”纪王一挑眉,“以前没听说过——你们取了什么名字?”
“家母姓姚,我便化名姚一言。”
纪王不禁大笑。“你也太会偷懒了罢!你姓言,就化名姚一言,生怕被人认不出么?”
言阙捋一捋胡须,“我这化名还是思量过的,不比林帅,随随便便指着一棵树就取了个名字……”
“一棵树?”萧景琰一惊,忽然心跳如擂鼓,“言侯,林帅的化名是什么?”
“我们出发前商议化名,我叫姚一言,林帅思来想去,灵机一动,恰好庭院中植了一棵石楠树,他就化名石楠——”
萧景琰登时霍地站起,手中茶杯咣当砸在地上,摔得粉碎。
双11居然忘记买个键盘,真是失策……
第四十一章
萧景琰意识过来的时候,人已经摔在东宫前的台阶上,脚踝剧痛。
四下一片嘈杂,人影绰绰,有人在喊叫,嘶吼,还有一双双手搀扶他起来,唤他殿下,可他耳中隆隆,听不清,看不见,脑中、眼前、心头……全是那一个人。
梅长苏眉目平淡:“家父,梅石楠。”
整件事情……打从一开始,梅长苏出现在面前,萧景琰恍惚地瞪着前方,他就应该意识到,这位麒麟才子的目的,绝不像他口中所说的那样简单。
“我选你,靖王殿下。”
“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