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明白之后,赵嘉就觉得自己的担心有点可笑。
不提魏氏,新盐制成,魏太守必定上奏长安,彭氏真想不开,敢在背地里动手,长安绝不会坐视不理。
消去担忧,赵嘉召集匠人,抓紧制造新盐。过滤掉泥沙再进行提纯,工具、材料和匠人悉数到位,中途不出错,过程并不难。
功夫不负苦心人,赵嘉亲自守在试验场,经过数次尝试,终于制出第一批新盐。
颗粒晶莹,颜色雪白,和作为原料的盐放在一处,对比更加强烈。
“这是盐?”
装盐的匣子摆在面前,魏太守虽有准备,仍不免吃惊。彭修更是腾地站起身,从匣中抓起一把新盐,甚至还捻起一撮送进嘴里。
观其面不改色,赵嘉万分敬佩。
这一撮都能炒两盘菜了,真心不咸?
见到成品,询问过出盐多少,质量可否一直如此,彭修隔日就告辞离开,带着一罐新盐,快马加鞭返回渔阳。
此事非同小可,新盐的价值远超预期,他已经不能做主,必须上报家主。
魏尚当日写成奏疏,连同制盐法和现有的全部成品,派飞骑送往长安。
飞骑日夜兼程,紧赶慢赶,于太子大婚后五日抵达长安城。
彼时,诸侯王已陆续启程,包括刘彻的几个弟弟,也由国相护送返回封国。唯独梁王留在长安,迟迟没有动身。
奏疏和新盐送进未央宫,景帝看过之后,命人召来太子,随后亲往长乐宫。
未过几日,景帝下旨,以渔阳县为二公主食邑,并赐婚南宫侯。
接下圣旨,二公主立即起身退到屏风后,避开宫人宦者,用力咬住指节,压下心中激动。确定自己不会失态,才重新梳妆,往长乐宫和宣室谢恩。
“先去见父皇。”
二公主——如今该称渔阳公主,看着铜镜中的人影,慢慢勾起嘴角,容姿娇艳,更飞扬起从未有过的自信。
第一百四十四章
汉初,诸侯王就国,在国内拥有独立的政治和军事权利。公主受封无此特权,仅能在食邑内收税,政治和军事仍治于郡。
渔阳公主不得王皇后欢心,之前投向窦太后,就为自己能争一口气。不料想喜从天降,景帝亲自为她赐婚,并授汤沐邑。
渔阳县靠近边陲,户数不能同阳信的汤沐邑相比。但当地有盐场,税赋绝不容小觑。
南宫侯的曾祖母鲁元公主,是高祖和吕后之女,汉朝第一位公主。就血缘来说,两者是亲戚,而且还差了一辈。
渔阳公主不在乎。
能得到这份恩宠,已经是天赐之幸。
人得惜福,惜福才能走得长远。
身为景帝亲女,她见多宫中的尔虞我诈,看到过妃嫔表面一套、背后一行。更亲眼见过王皇后在景帝面前的温婉,背过景帝时的强硬以及狠辣。
她从懂事起就知道,汉宫之中,每个人都有两副乃至更多张面孔。
不,有一个例外,栗姬。
在宫内生存,太过真实就是愚蠢。
这个活得最真的女人,为她的任性付出了惨痛代价。自己凄凉死去,长子先失储君之位,又被夺国,现如今以庶人之身戍边,连正妻都没有,仅有太后赏赐的一个家人子。
在渔阳公主看来,栗姬是失败的。
但她又莫名羡慕这个女人。
至少,在没有被天子舍弃之前,她过得真实,活得肆意,更拥有旁人无法企及的快乐。
宦者通禀之后,渔阳公主收回思绪,迈步走进宣室。计算脚下步伐,于室内站定,伏身在地,向景帝稽首。
从今天开始,她不再是没有封号,被生母忽略的二公主。她有了自己的汤沐邑,还有天子亲赐的婚姻。
她会过得好,比姐妹过得都好。
景帝的声音稍显沙哑,气息有些不稳。唤起时,声音中夹杂着咳嗽,饮下半盏温水,才将喉间的痒意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