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宾席里的专家全都站了起来,接连不断的“Bravo”从前排如潮水般散开,喝彩声在各个角落络绎不绝地响起,观众一个接一个地起立,所有人都在用力鼓掌。
林衍走下指挥台,欣然向众人点头致意,看起来和经历过的几百场演出没什么不同。
穆康身处场地中心,耳边掌声如雷,四周好多人都在看他。
左手边的克里斯哭得像个孩子,右手边的史蒂夫正在对乐评人大声嚷嚷,穆康忽然之间成为了全场第一主角,却置若罔闻、视而不见。
台上站着他的天下无双,让他辗转反侧、目不转睛,什么狗屁社交礼仪统统都要靠边站。
音乐神通广大,无所不能。
化身英雄的林衍,不仅用音乐重塑了穆大才子的自尊,更唤回了他驾轻就熟的放肆与恣意。在爱情面前,演出之前的他有多么卑微如尘,此刻他就有多么固执坚定。
只因穆康听懂了,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呼吸里,都是林衍想对他说的话。
永不低头。
一生对峙。
今时已不同往日,穆康的后背不再是酒精编织的黄粱一梦。他披星戴月找到林衍,人生从此有了坚实依靠。
他手握一份深埋地底、终在秋日破土而出的美好信念,平分秋色、蓬勃生长。
穆大才子不通扞格、不辞冰雪、不畏神佛。
老子才不管什么阿衍愿不愿意。
老子才不管什么配不配得上。
老子就是要和他永远在一起。
老子就是要做他的伴侣。
只能是他。
作者有话说
非常谢谢上一章各位小天使扯破喉咙的尖叫声,都快不认识“啊”这个字了,希望今天如此粗长的一章能让宝贝儿们满意!(づ ̄3 ̄)づ╭?~
《夜曲》:ClaudeDebussy–Nocturnes,L.91,有时候也写作TroisNocturnes,三乐章交响作品,德彪西完成于1899年。
《大海》:ClaudeDebussy-LaMer,L.109,三乐章交响音画,德彪西写于1903-1905年。歌单里放了阿巴多和L团原型合作的《大海》。
第四十六章
本章BGM:德彪西-大海(ClaudeDebussy-LaMer)
___________________
下半场的《大海》听得穆康心潮澎湃,荡漾春情在德彪西的音乐波涛里起起伏伏靠不了岸。他盯着指挥家的背影,仔仔细细盘算了一番,暗自决定这事儿不能拖,必须得尽快出手。
音乐会结束后,Afterparty办在了剧院隔壁的一家酒店。李重远临时有事去不了,和穆康在后台聊了几句就走了。穆康同克里斯一起步行到宴会厅,一进门就被几位乐评人拦住了。
乐评人A:“穆先生,太了不起了!”
乐评人B:“我从没听过这样的和声,穆先生,你之前真是太低调了!”
穆康笑了笑:“谢谢。”
林衍用《L“étranger》的完美演绎将穆康捧上神坛,作曲家的国际声望建立得潮鸣电掣,人气水涨船高,万人迷林衍再一次被比了下去。
林衍的赎罪计划完成了大半,和心上人的分别近在咫尺,实在开心不起来。他避开嘈杂人群,掠过几道爱慕视线,寻了个离穆康挺近、又不惹人注意的角落,一边看人一边喝闷酒。
送名片的、给电话号码的、邀曲的、求合作的、敬酒的各色人种把穆康团团围住,让心心念念只想和林衍说话的穆大才子不胜其烦。
服务员小哥穿着整齐制服,好不容易才逮着机会问穆康要喝什么。
穆康想都没想,脱口道:“曼哈顿。”
他心不在焉地迎来送往了无数陌生人,实际上满脑子都是追人大计,奈何场所局限、时间不足、经验缺失,计划迟迟未成形;好不容易将思路理了个半清,又在和林衍隔空对望的那一刻把思路抡起来扔到了爪哇国。
初尝情爱的心像被劈成了两半,一半处于心悸病晚期、又虚又怵;一半患了重度失智、又呆又傻。
妈的。穆康神魂颠倒地想:这样不行,看来还是得来点酒。
穆康好不容易打发掉了最后一名陌生人,接过服务员小哥递来的曼哈顿,抱着“酒壮人胆”的期望一口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