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隐蔽行踪的考虑,所有战舰均闭灯航行。这些钢铁的美人们身披铠甲,手持长剑,无情地碾碎着冰冷的海面,如同神话中的魅影一般,幽然地融入了地平线那一头的黑暗之中。
根据吕特晏斯海军上将发布的命令,全舰队加速至25节,航向30,于晚间22时15分顺利穿越丹麦西兰岛与菲英岛之间的大贝尔特海峡。同时,吕特晏斯将军再度下令,舰队航速不变,航向调整至355,全舰开始沿着丹麦与瑞典分界的卡特加特海峡向西北航行,计划在1月22日的白昼来临之前,完成脱离瑞典海岸线的路程。
原本,在雷德尔元帅和吕特晏斯将军等人的方案中,战列巡洋舰部队将在1月23日凌晨4时整出发,借着将于当天出现的浓雾天气离开基尔港,越过各海峡,最终冲出波罗的海。
但在月初与雷德尔元帅会面时,芙莉嘉提议将出发时间提前至1月21日,而且将凌晨起航改作黄昏离港。
之所以这样考虑,其一是为了迷惑那些潜藏在德国内部的英军间谍。既然德国军事情报局有大量的间谍人员隐藏在英国的各个角落,那对方自然也会有异曲同工的想法。而且参与此次作战的舰员人数接近6000,知情人走漏风声也很难避免。与其最终让敌人掌握行踪,还不如有意无意地将原定的出海日期捅出去,然后突然改变计划,即使敌人事先有所了解也会措手不及。
其二,则是为了能更好地隐藏自己的身影,防止在进入大洋之前就过早地暴露。因为,如果按照原计划在凌晨出发,虽然有大雾的掩护,但它所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久。从基尔港,一直航行到斯卡格拉克海峡入口,至少需要个小时时间。要是4点起航,那等她们到达时,已是正午时分——不但雾早就散尽,黑暗的外衣也会失去。而在这一路上,她们不仅要防备英国潜艇的追踪和袭击,更重要的,则是避开随时可能出现的瑞典巡逻舰艇。
芙莉嘉很清楚,名义上的中立国瑞典和德意志虽属日耳曼同族,但其倾向英国的程度丝毫不亚于已经灭亡的丹麦、挪威两国。只是由于德国需要瑞典的铁矿石,且瑞典军队的战斗力比其他北欧国家要高出许多,一旦爆发战争,瑞典人在彻底溃灭之前炸毁铁矿,德国就会得不偿失。因此下士才没有将它作为武力夺取的目标。
而瑞典方面也有着自己的打算,既利用英国的存在,来达到制衡德国的目的。故而每次只要发现德国海军在波罗的海—北海诸海峡内的动向,瑞典海防舰和巡洋舰就会将情报直接发送给英国驻斯德哥尔摩的武官;然后,这些消息就自然而然地落到了皇家海军的手中。
所以,雾气虽好,却不能给德国舰队足够的时间离开;只有最大限度地利用夜幕的掩护,她们才不会给瑞典人以发现自己的机会。早在去年4月挪威作战期间,芙莉嘉就是在夜间出航,第二天早晨就进入了北海。只不过那次她们为了诱敌而有意引起敌人的注意,并没有特别关注保密方面的事务。
雷德尔元帅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对芙莉嘉的建议表示赞同;吕特晏斯将军也答应修改计划,并且在一个小时之后就完成了新的方案——这不禁让人怀疑,他是否早有准备……
……
1月21日夜间22时20分,战舰伯伦希尔德随着舰列驶过了丹麦的安霍尔特岛,航向折往西北,航速保持在25节。按照排班的顺序,芙莉嘉此时正在休息中,因此全舰由副舰长史库尔指挥。
“接下来,不知道司令官阁下会不会采纳我们舰长的第二条提议呢。”航海长赫勒尔上校站在舰桥中,习惯性捏了捏他的八字胡。“如果按照我们之前的那条路线,就一定能让英国人措手不及的。”
“但英国人也可能因为我们曾经溜过去,就在那里加强了警戒。要是我们再次如法炮制,就一定会被敌人逮个正着!”副舰长史库尔显得相当担心,话语中甚至能让人听到他咬着牙时所发出的“咯吱”声。
对于他这种信心不足的发言,赫勒尔上校不愿去作什么评论。听着恶狼磨牙的声音,老水手悄悄地摇了摇头。
而一向寡言少语的大副霍德尔则依旧不断地用望远镜搜索着什么也看不见的海面,偶尔还要叹上一口气。尽管事情已过了几个月,但大副的烦恼仍没有消退的迹象。但大家已经有些习以为常,且大副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