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互助小组是姜晨送苏霂去的,他站在门口看着苏霂的背影,瞬间有一种老父亲送儿子第一次入学的紧张感。
比如苏霂会不会引发大家的特别关注和好奇?面对陌生人他会不会不适应?
姜晨心里清楚,苏霂能出来做这件事是克服了内心极大的恐惧,他们两个人都是生活在聚光灯下的人,任何一点点事情如果被外界知道都会无限的放大,那时候别人又会怎么评价苏霂?
两个小时的时间在等待中被拉长,姜晨一边心不在焉地处理着成立工作室的问题,一边不停地看时间,终于等到苏霂出来的时候,姜晨看到他的表情才松了一口气。
“感觉怎么样?”姜晨把电脑收起来,问道。
苏霂有些迷茫地说:“和我想的不太一样。”
在苏霂的想象里,如果他走到小组中,大家肯定会以惊讶的眼光看他,然后可能会在背后感叹一个搞笑综艺的人竟然会得抑郁症?他到底是以什么样的自信以为自己能带给大家快乐的?
一个仿佛头顶有着乌云,周身充满阴郁气息的人,也能让别人开心起来吗?
然而这些都没有发生,当苏霂走进去的时候,互助小组的组织人带他给大家认识,大家没有任何的好奇和窥探的想法,只是充满关爱和同情地看着他。
苏霂在那一瞬间就意识到,他属于这里,这些人和他同病相怜,他们是真正能够懂得自己感受的人,他不需要一遍一遍去解释他为什么不想起床,为什么一天都充满焦躁,为什么对于生活那么无望。
互助小组里每个人都会分享自己一周对于组内任务的完成情况,倾诉自己的情绪障碍问题。
“我不敢对旁边的亲朋好友讲我自己很抑郁,我害怕他们会以为我只是想要获得关注,无病呻吟,我甚至自己都不敢面对这种情绪。”
“昨天我觉得自己的心情好了一些,我最近在有规划性的做一些工作,我强迫自己每一天把自己的工作成果记录下来,昨天整理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获得了成就感。”
小组中算上苏霂一共有八个人,苏霂第一次来,没有发言,但是不同人对于自己心境的变化和对于脱离焦躁情绪的方法让苏霂心里在获得认同感的同时,也寻找到了一些新的希望。后面大家还一起阅读和讨论了关于健康方面的科学研究,这更加确定苏霂参加互助小组的决心。
互助小组一周聚会两次,平时大家会常常联系,互相督促对方完成针对自身问题的特殊任务。
苏霂的任务之一就是构建自己的朋友圈,和原来的朋友们恢复联系。
在挣扎了很多天之后,苏霂和李铭宇通了一次电话。
“亲爱的,你终于肯联系我了!听说你病了?现在怎么样了?我给你打好几次电话都没有人接!”李铭宇很快接起了电话,一开口就是噼里啪啦的倒豆子一般。
苏霂上次节目录制没有参加,他不知道赵正阳是怎么给节目组请假的,只好说:“现在还在恢复阶段。”
“什么病?是不是因为没有好好吃饭?医生怎么说的?”李铭宇又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