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骆驼回过神,他低下头,摸摸毛毛的脑袋:“我们回家。”他亲昵地说,离开咖啡馆,去等待电梯。他朝左面的玻璃窗望去。
世界在下雨,一如既往。
第5章幻觉之宫(一)
第二天,张骆驼很早起来,趁着飞船不堵时出门,去餐厅吃完早饭,八点五十坐上电梯,走进停船场等待乔德。
乔德还没有来,他们约定的九点钟。现在离九点钟还差五分钟。张骆驼走到吸烟区。他没有吸烟的欲望,但这里视野很好,能看到重庆的景色。张骆驼往下看,他能看到巨蛋建筑、他所在的玻璃千层楼、通亮而喧闹的贫民窟、远远的在九龙坡的发出微光的富人区。
他觉得奇妙,世界的所有全聚集在这里,重庆。或者说世界就是重庆。
他曾在少年时从书上看过,《重庆史》,在重庆的每个人都看过,它相当于这里的编年史。
当时他一面修东西一面心不在焉地打量:二十一世纪初期,由于种种原因,人类生存环境恶化,气候日复一日变差,天空变得灰蒙蒙,太阳出现在天空中的频率越来越小,直到最后消在云中。人类的活动范围迅速缩小,后来又经历一场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许多国家因此次消失。
当时幸存的二十多个国家连夜开了大会,决定进行国家融合,以此对付残酷的自然环境。他们在幸存的地球遗址上选中了一个较为安全的地方建都,即是重庆,一个整日下雨的地方。这一时刻就代表着旧世界的消亡,新世界的建立。
他试图了解旧世界的更多信息,但《重庆史》对此只讲一页,它注重重庆的发展史而不是末世:科技在重庆成为大都会后飞速进步,人类以重庆为基地,在五十年内创造出光辉的智能时代:仿造人、飞船、电脑世界。
它以热情洋溢的笔调提到张骆驼所在的十一公司。十一公司成立于建都之初,与科技一起成长,它为生活在重庆的人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食品、玩具、衣物,十一公司几乎提供一切,到了后来,它已经包揽了重庆就业的百分之九十九。
封面则是Q的照片,他是十一公司的创立者,他眼睛坚定而具有毅力,腮帮很厚,犹如在咀嚼世界给他的机会,比起商人,他更像哲学家。
背后有人在打电话,他边吸烟边说话,声音很大,张骆驼听得很清楚。他说话主体用中文,当提到一些名词时语言变换成日文和韩文。张骆驼猜测他以前是中国人,但受了其他语言的影响。
居住重庆后,各国人不得不学会各自国家的语言,以此沟通,因为他们现在都是一国人。及至这个时代,语言体系渐渐融为一体,人们用各种语言阐述思想。张骆驼会一点西班牙语,但大体仍然是中文。
砰砰。有人敲了敲吸烟区的玻璃门。张骆驼的视线移回来。乔德在玻璃门外朝他点头,他皱着眉头,灰西装、灰裤子,左手戴着一块石英手表。
他们上的是乔德的飞船,张骆驼上飞船时偷偷朝自己的飞船望一下,他不知道导航仪有没有被关闭,假如阿煤看到他上了乔德的飞船就完了。它一直对最新型飞船有些意见,因为它们统一配置了第十五代新导航仪。
他系好自己的安全带,这算是他第一次坐在副驾驶上,过去他坐过郑郑的飞船,但是他负责驾驶,而郑郑在一旁凃亮橙色的指甲油。
飞船起飞,平稳的像在地面停着,引擎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假如不是张骆驼朝窗外望,他根本不知道已经离开陆地。地平线朝下滑动,无数架飞船像甲壳虫般遗留在停船场上。
玻璃大楼变得渺小,在虚拟影像半透明的蓝色身躯下,行人正在走动,上亿根隐形的网线从中通过,各人的语言组成天上蓝色的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