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不住了。”
二十多年的默契让他们不必再多开口。一时间,默默无言语。明诚说,怎么会这样,我搞不厘清。明楼说,我也搞不厘清,可不该这样,不该是这样的。
过了一个礼拜,领导找明楼谈话,要他把手头的工作先停一停,去研究所指导指导,那边很缺撑得住场面的人才。明楼没有异议,把手上的任务桩桩件件仔细移交,没有结项的都拿纸条标明,齐齐整整订成一本。
研究所征用的是一所解放后停课的中学,各人分配一间教室当办公室。明楼算是来挂职的一把手,安排了最宽敞的一间教室给他。里面一张办公桌,一条长沙发,两个骨牌凳,剩下一只热水瓶。秘书处的齐瀛是个年轻后生,颇为难地解释:“明教授,我们这里也是刚搬过来,样样短缺,实在不好意思。不过您来了就好了,上头肯定要带一批物资进来,办公室所有人都盼着您来呢。”
明楼想我这是戴罪之身下放来了,到哪里给你们搞物资?看见齐瀛兴致勃勃忙前忙后,他也不想打击年轻人的积极性,只叫住了团团打转的小后生:“齐秘书,你停一停,你帮我看看能不能搞只书架好吧?”
书架当然是搞不来。明楼上了几天班才知道研究所真的是一穷二白,连烧水的锅炉房都不能用,女研究院们早上一来先生煤饼炉子,走廊一片浓烟滚滚。分配的办公室讲起来宽敞,冬天真是要命,穿堂风吹不歇,冻得笔都握不住。齐瀛把自己家里暖炉贡献出来给明楼,自己手上长冻疮,不注意就挖一记,血痕斑斑。
明楼请求调拨物资的报告打上去,全部扔进水里不见响。后来领导打电话来说,重点还是要重振经济、支援建设,研究所的诸位同事先熬一熬,顾全大局。明楼从此再没递过报告。他心气高,也不是不能吃苦,自己倒无所谓,那些刚毕业的女学生们寒冬腊月一边抖一边搞研究总不行。他也犯愁,夜里失眠。明诚问他怎么回事,他不响。冷板凳是坐定了,他不愿让明诚替他操心——毕竟明诚在单位里顶着资本家、破坏团结的共犯的名头也不好过。
明诚哪能不知道他心思。明楼不让他到研究所去,他偏找理由去。楼上楼下转一圈,清壁坚野。齐瀛说找不到茶叶,明科长将就喝点热水。明诚低头看搪瓷缸子上印着某某中学校庆纪念,鼻子一酸。明楼哪里受过这种苦呢?
明楼说不让你来你偏来,还给人家添麻烦。明诚说我明天就找领导,再打报告去,冻也冻煞,能搞什么研究?明楼掩了门说,越大越糊涂,人民群众多少年这样过来的,不能搞特殊。明诚说你在我心里就是特殊待遇,不管,明天先把家里炉子搬来。你这里书架、小桌、台灯样样都缺。明楼笑笑,干脆把你搬过来算了,那就样样不缺。明诚别他一眼,你还开玩笑,我回去马上叫人搬。明楼说算了算了,总不好我一人享受,这里每间房间都冷飕飕。你明天叫苗苗去订二十七个炉子,再寻老师傅打二十七个书架,样式要简单。你不要出面,其他物事我再开单子。明诚沉吟,这样可以吧?明楼说仔细想想有什么要紧,要是一定要抓我小辫子怎么都能抓到,要是不抓他们一声不响。管他的,大家先舒服几天再说。明诚笑笑,好。
明楼这么一操办,办公室改头换面。姑娘们还人手附赠一瓶法国面霜,欢喜得不得了。过几天要求各单位自查作风问题的通知下来了。明楼办公室只添了暖炉和书柜,连顶清水衙门的科长办公室的水准都达不到,纠察队来看了一圈,没什么好说的,走了。
谢苇杭下班来帮明楼修锅炉,明楼拿家里的好茶叶请他:“老谢我让你修锅炉真是大材小用了。”谢苇杭一笑:“这有什么,治大国如烹小鲜,造铁路如修锅炉,原理一样的。再说给你明教授修,我乐意嘛。”两人相视笑笑,来,喝茶喝茶。
一九五四年初夏,人丁寥落的明公馆新添了一个常住人口。阿香带着小表妹从湖州一路坐船回到上海,揿响了老东家的门铃。她是受小舅舅请托,给小表妹林恩莲寻一户好人家当小保姆,家里兄弟姊妹多,实在养不起她。进门见到大少爷,阿香话没出口,眼泪先掉。十年不见,少爷和丫头都老了。
阿香把表妹的事情一说,明楼实际上有些为难。他级别不低,按说可以配七个服务人员,警卫、司机、秘书、烧饭保姆都有。但过年以来形势一直不好,保姆、护士不到位他也一句不响,不咸不淡过生活。五二年搞“五反”,他主动认捐得早,长房那边又认了公债,给定了个模范守法户,只是上了几堂政治课。今年推公私合营,明堂偷偷同他商量,早早把合营的申请交上去,算是保明家一点根基。饶是如此,他这一家子还是站在风口浪尖上,自己不大顾得过来,如何照拂一个小女孩子呢?
明楼说我先出点钱让恩莲带回去,等光景好点,你再带她到上海来。阿香抹了眼泪悄悄说,大少爷,这小囡可怜,我小舅没出息,阿莲回家肯定要被胡乱嫁出去,舅妈求我带她来逃命的。明楼沉默不语。规规矩矩坐在沙发上的女孩子站起来扯扯表姐衣袖:“阿姐,我们回去吧。”她刚才一直坐着明楼没注意,站起来明楼才发现她走路簌簌响。女孩子两条裤腿硬梆梆。那不是布料,是用尿素袋子裁出形状,再用五分钱一大瓶的墨汁染出来的简便裤子,但凡家里有米下锅的上海小姑娘谁都不会穿的。
明楼叹口气,说:“留下吧,张妈妈回家了,苗苗要考大学,正好家里没人照顾。”阿香大喜,推推小妹,阿莲快谢谢少爷。阿莲一下子跪下,明楼赶紧把人捞起来:做啥,新社会不搞这一套,也别叫什么老爷少爷,随苗苗叫我伯伯吧。
明诚到南京出差,明梁在学校读书,阿香都没赶上见面。家里有吃奶小囡要带,她不放心,把两篮老菱和水鸭蛋放下,吃完一餐中饭就要赶回去的船。明楼亲自开车送她,问起她婆家情况,又念了几句大姐在世时的辰光,今夕何夕,一眨眼人就老了,散了。上船时候明楼封了一只大红包给阿香,阿香不肯收,只说:“我那个小妹妹,人穷志气高。来之前我讲姐姐借你一条好裤子穿,不肯。她文静,不会到处乱讲,大少爷放心。这钱我不收,大少爷做做工作,把她讲通,做几件漂亮衣服穿,也算我做姐姐的心意。”明楼答应了,站在码头上挥挥手送别阿香。水天辽阔,渡船杳杳,烟波一点点把远去的船影遮没了。
阿莲不大爱说话,手脚勤快,干活落力。一日三餐煎炒烹炸焖炖烧,样样都会。日头好就把褥子被套统统洗过晒好,晾衣绳这头拉到那头。院子里杂草一律拔除,老酒坛子埋土栽上韭菜香葱,角落还搭上丝瓜、豆角架子。明楼对明诚说:“小姑娘真有你当年在法国的风范。”明诚停下擦桌子的手,说:“讲风凉话不吃力。劳者得其食,明楼同志你把窗台擦擦好吧。”
明楼忙了这么多年,一下子闲下来很不能适应。他尚且春秋鼎盛,难道真要生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感慨了吗?明楼把《史记》合上,探过身子看苗苗练字。
明诚为了锻炼孩子心性,让明梁从小习字,多年没有断过。明梁最近常临《道因法师碑》,爱它瘦硬劲挺、笔力遒健。明楼不喜欧阳通,嫌他横硬,少含蓄之趣。他拿了一张明梁临的字,频频摇头:“不好不好,锋芒太露,你该练练褚楷扳回来。”自取了笔墨开始默《雁塔圣教序》,“学书不仅要看笔画架构,最重要的是得气韵流动,一气呵成……”
阿莲捧了茶点过来:“明楼伯伯喝茶……苗苗哥哥喝茶。”她跟明梁见得少,少年男女年纪相仿,总归拘谨,叫人时带点细细颤音。明梁笔一搁,闷声说:“伯伯,我回房间温习了。”说完就走,明楼喊他也不停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