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卷阅读63(1 / 2)

徽宗李昉是大楚最后一个君主,在位十年,仅用了一个年号,是为宣和。

宣和九年,大楚灭。

外一则:神女生涯

大楚昭宗绍徽三年十月初八日夜,暴雨如注。李策被李蒨召至延英殿询问边策,行出殿门时已然夜色昏沉,立于阶前单见一股一股的雨水自斗角飞檐上似瀑布一般坠下,竟有几分银河落九天之象。

李策现今已是快要加冠的年岁,李蒨对他的忌惮已是渐渐搬到明面上来了,延英殿内的圣人语调平缓而柔和,字句里的意思却是不须斟酌便能明白的简白:“杨相公是我朝栋梁,阿策往后也大了,倘若没有旁的事,便少去烦他罢。”

楚朝文武官员各司其职泾渭分明,况他身为宗室,本也不该与外臣交好过甚,纵然有师徒之属,也还应自恃身份才是。李策眼见李蒨是如何待其余宗室王的,便不愿步其后尘重蹈覆辙,他本善隐忍,遵旨倒也没什么。

这样想着,竟已行至东内的中书门下,中书门下烛火莹然,他垂眸淡声向身侧为他撑伞的小黄门询问道:“今夜是谁当值?”

那小黄门侍奉御前十分伶俐,低头仔细算了算方笑道:“八成是杨相公。”

“师相?”李策不由蹙了蹙眉,想起杨公赡进来府中有事,只是这样的话不便在这小黄门面前说出,只伸手接过那伞颔首道,“你说话倒好得很,叫什么,多大了?”

那小黄门连忙应道:“启禀殿下,小人郇弼,今年二十有九啦。”

李策不置可否地应了一声:“瞧着倒年轻。”言毕便又接了前头提灯黄门手中的灯道,“都去罢,孤自己回西内去。”

两个小黄门应声离去后,李策鬼使神差地往中书门下的堂屋行去,行至廊下忽觉有一阵冷风吹过,即便撑着伞也没能阻住那雨珠溅到他的面上,不由旋身避了几步,不意踩进一滩积水里,闹出的动静终于惊动了里间的人。

那门很快便被打开了,开门的小黄门望见来人不由一怔,继而想起了什么似的往内道:“相公,殿下来了。”

说话间李策便径直向内走去,耳侧犹闻的微哑冲淡的嗓音道:“如何通告个事情也不清不楚的,是哪位殿下……”“师相。”李策轻声道,“是学生来瞧一瞧。”

杨公赡在灯下伸手揉了揉眉心,转首抬眼看见李策的模样不由失笑:“怎么淋成这个样子。”遂命那黄门官道,“去取一套衣物来。”

黄门官领命而去。李策便上前去立在杨公赡的身侧含笑道:“师相在看什么?”

“《奉天录》。”杨公赡应道,转口向他,“怎的这时候过来了?雨下得这样大,倘若淋坏了如何是好?”

李策低声似笑非笑地道:“今日大家召学生入延英,谈的晚了些,回西内时听那引路的小黄门说今夜在中书门下值夜的是师相,便想着过来看看。学生还年轻,哪里有这样容易便淋坏了。”

一面说着,李策搭眼往那册《奉天录》上瞧去,正看见那句“乱者,理之源;失者,得之府。法令施而逆子诛,《春秋》书而贼臣惧。”因心下有私不由眼瞳一紧,随即便低声念了出来:“《春秋》书而贼臣惧……”

杨公赡不知他心下所想,不由停下将要翻页的手指,仰面向他疑道:“如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