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分卷阅读818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卷阅读818(1 / 2)

大同。’”

他声音一顿,提高吟道:“‘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大人世及以为礼,……以贤勇智,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赵鼎吟诵的是《礼记·礼运篇》,记述了孔于参加鲁国的腊祭后,在宗庙门外的楼台上感慨长叹,对弟子说,在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举有德行的人和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天下,老吾老,幼吾幼,没有劫夺、偷盗、杀人越货的坏事,门户不关,这就是大同世界。

这个“天下为公的大同”是孔子心中最理想的世界,也是儒家的最高理想。

孔子从不认为君主世袭和家天下是最合理的天下。但他又清楚知道,这种大道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财产,诸侯天子们的权力变成了世袭,并成为名正言顺的礼制,而且制定礼仪作为纲纪,用来确定君臣、父子、兄弟、夫妻的关系,让人才为自己的野心建功立业,由是阴谋诡计兴起,战争产生。

孔子想治平天下,维护秩序,就必须在家天下的体制内妥协,让儒家的治世思想符合现实。他对弟子说,上古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实能达到的治平世界只是“天下为家”的小康世界,如夏禹、商汤、周文、周武、周成王、周公这六位治世的时代,就是孔子心中的“小康”,即达到治道上的天下为公。

因此,孔子以恢复三代(夏、商、周)那种小康家天下的礼制为儒家的现实理想,并由此建立了符合家天下统治的儒家伦理纲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努力推行家天下的治平秩序。

但是,“天下为公的大同”仍然是孔子的最高理想。

在孔子之后,先秦时代的儒家们也始终以“大同”为最高向往,但在现实中则以治道上的“公”为学说。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是对诸侯宣讲民心为重的王道之治,然而其内涵思想却是“天下为公”。

但是,“天下为公”的大道毕竟太渺茫了,后世的儒家只能向往,而在现实中,却必须以维护家天下的统治来实现儒家治平天下的理想。

至秦统一天下,以法家为统,至西汉又以黄老为统,儒学并未成为帝王之学。汉儒董仲舒为确立儒学的统治地位,迎合君主的需要,提出“天之道贵阳贱阴”,并将此“天道”赋予“君臣、父子、夫妻”之关系,如“君为阳面,臣为阴面”,故“君为臣纲”,将君臣关系固为天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