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掠过赞色,将陈规从地方提拔到枢府是她的得意之举。
陈规原为安陆县——德安府府治地——的县令。靖康二年,金军二度入侵大宋时攻下青州,驻青州的禁军溃散,溃兵在统领祝进、王在的率领下南逃,抢掠村镇沦为贼寇。南下经过德安府时围城攻打,府守弃城而逃,府城官吏遂请素有清望的安陆令陈规代理府守职事;陈规率兵民打退贼兵后祝、王二人不死心,准备妥当又再度袭来,用炮石鹅车攻打城东。但在陈规指挥得当下连战不克,最终畏惧而去。赵构登基后,以陈规守城之功晋升直龙图阁(正七品)知德安府。
建炎元年六月,又有另一拨溃兵李孝义、张世率领两万步兵逼近城下,假称受了朝廷的诏命前来投降,请开城门以进。陈规登城视其营垒,揭穿道:“汝等为诈降!”命作守城准备。半夜,李孝义果然率兵攻城,但在陈规守城指挥下大败而退。
卫希颜荆湖视军时提拔军谋之才,武安军总统制陈克礼举荐了陈规。卫希颜也早听说过陈规的守城威名,召来问对,果然军谋策略均应答得宜,遂从德安府任上拔擢到枢府兵房。
枢府兵房经改革后职权增大,负责朝廷诸路的防务、军政和军事分析,十分重要,不仅要求主官熟稔各路军务和地理地况,更要有战略眼光,以陈规的才干,比原兵房知事柳殊更适合这个角色。于是,卫希颜将柳殊调任到有“枢府吏部”之称的吏房——掌武职人事与兵籍,凡六品以上武官的考绩、磨堪等均归吏房,是枢府职权和油水最重的一房——任知事,而以陈规为兵房知事。从官职上来讲,陈规从德安府到兵房知事是升,从任事上来讲更能发挥他的军事才能,也更合陈规的志向,遂欣然交任后赴任,接掌兵房后未为卫希颜失望。
他早前已仔细分析司闻司递入的军机情报,在兵房沙盘上和兵房同僚做过多番战事推演,此时侃侃道:“兵法云:夫战者,天时、地利、人和。一看天时,金夏双方皆无优势;二看地利,夏军据城而守占了一筹;三看人和,夏军将领攻守统一,而金军内各成掣肘,不能一致对敌,如此夏军占了一筹。如此,夏军已占了两筹……”
“天时地利人和虽然重要,但军队的战斗力也不可忽视。”卫希颜提醒道。
陈规道:“我朝和夏军曾有多次交战,夏军不但擅野战,亦擅守城;金军野战尚长于夏军一筹,但攻城不为其长……”
“陈知事……”工房知事忍不住插话道:“靖康祸乱时河北、河东戍兵重镇却破于金兵,可见攻城作战极为悍猛。”何言金军不擅攻城?
工房职司戍防城的工事防务,金军若不擅攻城
207、枢府军议...
而十城九下,岂不是说城防工事的设计有问题?工房知事自然要出声辩解。
陈规的表情一如既往的严肃,语气却温和,解释道:“金军攻我大宋十城九下,多数非是城防不修,而是守臣畏而怯战,城防纵坚不得人守又奈何?”
工房知事立刻表示赞同,“此言甚是!”
化解了内部矛盾,陈规继续道:“卫相,从地利、人和、战力来看,夏军已占了三筹,金军要取胜,一为截断东胜城的粮草供应——此取决于两军骑兵野战的胜负。卑职以为,金军的野战略胜夏军,但夏军运粮时日不定,且又有两路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