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钟后,炮手射出开花弹发,轰隆声中,弹片四飞,嵌入到一百丈外林立的木桩里。
开花弹与霰弹均是呈圆锥状散开,不同的是开花弹是以爆裂的铁壳弹片伤人,射程比霰弹更远。
“最远射程可达五里。”沈元报出前期发炮射击五里外山峰树靶的成果。
“不简单呀!”卫希颜感叹道,“此炮功成,想必是经过了无数次失败和反复试验吧?”
沈元、高宣沉重点头。粒状火药研制时,爆炸死了好几个兄弟,沈元也差点炸断手;火炮制成后第一次试射,结果炸膛,试射的炮手六人无一幸免……到眼前这架火炮研制成功,死者十余众,伤者二十余。
“代价是值得的!”卫希颜扬眉道。
“为彰你等之功,这座火炮便命名为‘元宣炮’,如何?”
卫希颜看向名可秀,名可秀微笑颔首。
沈元和高宣几乎不敢置信,片刻后不由激动得泪盈于眶。这可是有史以来的第一门火炮,以他二人名字命名,岂不是彪炳青史?!
对沈、高二人而言,什么的奖励都比不上这个更让他们激动感奋!
作者有话要说:这一章的火炮研制写得某西内牛满面。
初步研究了宋代的冶炼技术和机械工艺,制成一座这样的火炮虽然难,也不是不可解决的难题,关键是批量生产呀,涉及冶金、采矿等一系列工程~~~~【青西仆地飚泪中~~量产呀量产】
此章因涉及火炮技术,写得稍详细些。后来涉及的技术可能会简略一点,以免太过枯燥。
百技之议
名可秀在蠡山岛只待了两天,便因户部的税收争议不得不提前返回京城。
临行前,卫希颜和她讨论了火炮批量生产的可行性。
沈元等人试制出的这门元宣炮,从技术上来讲已经超越了六百年后明朝从欧洲引入的“红夷大炮”(前装滑膛炮),按此工艺再制造出七八门甚至十几门应非难事,但想实现批量化生产就必然会遇到到原材料生产和加工工艺这两大难题。
元宣炮的炮身、炮尾和炮闩等主要部件都是用青铜或黄铜合金制造——火炮在作战中连续发射后,将产生高膛压和高温烧蚀,要求这几个部件具备高强度、高韧性和高耐烧的性能。这方面的性能上青铜、黄铜显然都比铸铁强,但缺陷是造价比铸铁昂贵,而且铜材料的来源更成问题。
当卫希颜提到大量用铜时,名可秀不由微叹摇头。
“希颜,从仁宗时起,朝廷便已出现钱荒。到神宗时,不得不增设铸钱监,增大铸钱量,但因商贸流通繁盛,市面流转需钱量大,而朝廷大量铜钱却作为岁币输出到辽夏,又有庞大的官吏兵员薪俸支出,民间又有囤钱的习惯,造成铜钱越来越少。朝廷几度增加铸造量,铜矿开采日巨,仍是足不敷用。”
铜矿铸币已是如此紧张,又哪有大量的铜支持火炮生产?
卫希颜对此早有心理准备,但听到“民间囤钱”时,颇觉不可思议,“铜钱又不是大米,囤积后难道能高价卖出?”
名可秀对此似有无奈,叹道:“铜器价贵,销熔十钱可得精铜一两,造成器用可获利五倍,遂民间多有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