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分卷阅读325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卷阅读325(1 / 2)

卫希颜的兵改口号和目标是打造帝国强军。靖康之耻犹在眼前,大宋军队在虏骑下不堪一击是皇帝和朝臣共同的痛,卫希颜适时提出强军方案,符合了朝野内外的期望,更因她的军事威望,使皇帝和朝臣们均寄予了成功的期盼。

她在洛阳校场的演说曾被孟铖飞鸽传回《西湖时报》发表,并被转载各州报纸,纷议如潮,“责任、荣誉、国家”成了学子和武将聚议的热门话题。不少文人填词怄歌爱国之音,在坊间四处传唱,流唱最广的一首曲子却是卫希颜在洛阳军营击箸的“帝国军人之歌”——

《西湖时报》在登载前,名可秀提笔改了几个字,使卫希颜这首即兴之作更加流畅自如。其流传之广几乎人皆耳熟,据说临安屠户最畅意的便是在砰砰的砍肉声中锵锵哼唱“旌旗裂,雷鸣震……”又据说那一阵子,持刀佩剑高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青年侠客们参军踊跃……

在这种氛围下,卫希颜的兵制改革推动得十分顺利。

兵制变革的第一步是撤消三司(殿前司、步军司、马军司),将三司的统兵权归属枢密院,三万人以上的军队调动兵符由皇帝和枢密使各掌一半。

南廷建立后,禁军三司本已名存实亡,卫希颜此举将军事决策权和统兵权尽归枢密院,赵构自有疑虑。卫希颜言道兵改后即将面临与北廷之战,唯有统一军权方能赢取南北之战,并承诺中原统一后定将统兵权分离出去。赵构既冀望南北一统成就明主伟业,又因掌有三万人以上的兵符,心中便放心大半,思虑再三后允了此条。

撤消三司的同时,卫希颜撤消了禁军和厢军的设置,将军队统一命名为帝国国防军,此举意义深远,既赋予了军队国家概念,又从隐层次表明军队是保卫国家,而非护卫某个帝王。

其后,卫希颜开始兵改的第三步,裁汰老弱冗余、整编军队。

首先被整编的是京城禁军,其中:护卫皇宫的禁军被整编为国防军御前戍卫军(御卫军),护卫京城的原步军司禁军被整编为国防军京师戍卫军(京卫军),最高长官皆为都统。

整编后,御卫军三千人,以原殿前司副都指挥使张宗颜为都统;京卫军五万人,由以原殿前司都指挥使姚仲友为都统;御卫军和京卫军皆归皇帝直属,这也是赵构同意屯驻地方的国防军三万以下兵力调拨由枢密院可决的原因之一。

京军整编后,卫希颜军队整编的重头戏放在驻防江北和长江重镇的五十三万国防军方面。

经裁汰老弱,江北国防军陆军总计三十万,长江水军十万。

江北陆军被整编为十个军,每军皆为二万五千人(战斗人员),军下设师、部、都、队、伍五级,兵员按五五制编配:即五伍为一队、五队为一都、五都为一部、五部为一师,一个军则设五至八个师不等。

各军以都统制为最高长官,整编后番号鲜明、兵员配备齐整,消除了原来的混乱状况,有利于军令的贯通施行和军事作训。

一支军队的作战力,除了人员和武器装备外,更取决于士兵的战斗意志和信念。而士兵意志的形成要靠军队的长期影响塑造。因此,在军队整编完成后,卫希颜的重心便着手树立国防军的荣誉信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