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卷阅读66(1 / 2)

问过这茬。

“啊?没事。”万弗萱不至于为这点小事不快,但她确实情绪不高,眼神中有难得一见的落寞。

四人在饭桌前坐定,高衍先起了一个话头:“季兄,刚才听你说你已遣了三媒六聘上万家,高某多嘴问一句,若是那万老爷不同意,你二人该如何是好?”

“不同意再说吧,我年纪还小呢。来日方长。”万弗萱抢答道,“我爹就我一个女儿,他又不会真的逼我嫁给谢翰。”

“你年纪是小,但季兄可不小了。”高衍好心提醒道,“你不怕再来一个刺史千金,把季兄抢走么?”

万弗萱又懒得理高衍了,她不客气地先下了箸,埋头吃了两口菜。

离容代答道:“婚姻大事,到底还是该听从父母之命。若万老爷有别的考虑,不肯接受这门亲事,他俩自然也不会强求。”

万弗萱边吃边点头默认了离容的说法,这让季伯卿愣了一愣。什么叫“不会强求”?谁跟她说他们不打算强求的?

高衍体会出了气氛的微妙,轻笑一声,转移话题道:“季兄,关中那边有没有新的情况?”

季伯卿回过神来,对高衍说:“魏兴郡一带的义军已投降了,但凉州的安定郡民变迭起。你们这一路,一定要十二万分的小心。等你们到关中时,不知魏兴郡的义军会不会降而复叛,也不知凉州的乱民会不会攻到长安城下。”

魏兴郡在长安以南六百里处。离容和高衍这次北上,就会路过那里。

高衍道:“凉州羌胡杂居,从来都不是安生的地方,但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想来成不了气候。”

季伯卿摇头道:“高兄有所不知,季某前日收到的消息,说去年逃入匈奴领地的前秦州刺史许无愠,成了凉州民变的军师。他意图让匈奴与羌、胡、氐、汉多方势力联合,目标好像是——长安!”

高衍眉毛一扬,仿佛听说了什么极为有趣的事。他问:“他们要打长安?看来匈奴的新可汗志向不小啊。”

匈奴因祖上冒顿单于曾与汉高祖刘邦和亲,到了近世开始冒姓刘氏。新的匈奴可汗叫刘旦,他年少时也在洛阳做质子,与高衍有过数面之缘。去年鲜卑扰乱关东、朝廷仓皇西迁之际,刘旦便逃了。

季伯卿对此事亦十分关注,他正好向高衍打听打听:“高兄是不是认得刘旦?”

高衍点头道:“据我所知,刘旦在洛阳呆了十余年,结交了不少京中贵胄。他不只举止谈吐与汉人无异,而且颇好读书。若我猜得没错,他这回剑指长安,绝不是想光复呼韩邪可汗的大业。他要的是中原正朔,他想做汉人之主。”

季伯卿皱起眉头,道:“高兄说得没错,那刘旦确实已自封‘汉王’了。”

高衍问季伯卿:“季兄当年守卫洛阳有功,一定是用兵布阵的行家。以季兄看,就凭留守在长安的三分之二的中军,是否足以抵御匈奴?”

季伯卿松开愁眉,笑道:“这世上没有有十足把握的仗,凡事要看天时地利人和。我虽有过与鲜卑交手的经验,却不了解匈奴兵力几何。人说关西出将,令兄近年又竭力网罗人才,我想就算匈奴再厉害,中军也不至于太不堪一击吧。”

高衍嗤笑一声,回道:“天时地利不好说,所谓‘人和’,家兄是必定没有的。看来长安城,是凶多吉少了。”

季伯卿能看出高衍对高义的不满,但也不好在他面前批评高义的作为,只是说:“时势造英雄,英雄却未必能扭转时局。令兄锐意改革,打击高门,扶持寒士,自是有他的千般考量。无奈本朝积弊已久,就算他迁了都,增加选官途径,力图做出一派新气象,但这些措施对于腐坏的纲纪而言,终究是杯水车薪。胡人浸盛,更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现在,不管谁在那个位置上,都未必能比令兄做得更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