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卷阅读4(1 / 2)

俞舟摇摇头,没有说话,显然不太想搭理他。

年轻医生一看俞舟这模样,又来气了。俞舟一直是独来独往的性子,从不跟他们往来,总跟着老师们做研究,傲气得很。以前他的老师就常夸俞舟,口头禅就是“看看人家俞舟”。

可学得好又怎么样,教授喜欢又怎么样,还不是得跑去当个校医。

年轻医生正要刺俞舟几句,就听有人说:“小俞,这是你朋友吗?”

年轻医生转头看去,只见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提着个食盒站在不远处。他微微讶异,看看俞舟,又看看男人,说了句“我忙去了”就戴起口罩去查房。

没走出几步,年轻医生听到俞舟的声音响起:“不是。”

这是在回应男人的那句“这是你朋友吗”。

年轻医生:“……”

谁稀罕。

年轻医生加快了离开的脚步。

……

李先生陪他父亲吃完饭,想到俞舟可能没打完针,特意叫人再送了些吃的带过来找俞舟。李先生说:“叫人熬了粥给我爸,顺便分装了一些,等你打完针吃一些吧。”

俞舟不是很擅长应对这些,只能说:“谢谢。”

李先生看了看打了大半吊瓶,关心地问:“很严重吗?”

“不严重,很快就能好。”俞舟自己是专业的,心里有底。照理说,按照“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外用就不口服,能口服不肌内注射,能肌内注射不输液”的用药原则,他这样的情况是不必打吊针的,不过既然医生开了药,俞舟也就没说什么。

李先生坐下和俞舟说话,见俞舟的吊瓶到底了还帮他招手叫来护士。俞舟没吃多少东西就出来挂号,还真饿得厉害,在李先生的招呼些喝了些清粥。李先生看着他吃完,说:“当初我弟弟要是能顺利出生,应该和你一样大。”

俞舟一怔。他想起李先生说,他母亲是抑郁症自杀的。国内资料显示,妊娠期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2.4%,比例高得吓人,真正重视的人却没多少,更别提李先生当时被拐卖,一家人肯定兵荒马乱、无暇他顾。他有些同情李先生一家,这件事里最可恨的,应该是当年拐走李先生的人贩子。

俞舟说:“您不要太伤心。”

“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没什么伤心不伤心的。”李先生笑着说,“我就是觉得我们挺有缘,不如你真当我弟弟好了。快过年了我们家也没别的人,就我和我爸,怪冷清的。”

俞舟微讶:“李先生没结婚吗?”

“结过。”李先生说,“后来离了,因为我执意脱离养父的家庭回南方和父亲一起住。我的前妻习惯了北方的日子,不愿意过来,我们就和平离婚了。怎么样,你愿意认我这个哥哥吗?”

那天李先生回去后查了些关于俞舟的事,他并没有恶意,只是想了解一下俞舟。一查之下,才发现这小孩过得可真不容易,独自一个人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好些年,要关系没关系,要人脉没人脉,明明专业出色得很,工作上却受了老师牵连,最后只进了一个初中当校医。

李先生觉得,这么好的孩子该好好护在自己的羽翼下。

俞舟见李先生满脸真诚,一时说不出话来。他并不擅长应对这样的事,别人的好意总让他受宠若惊,不知道该怎么回应才适合。

李先生也没逼迫他,只邀请道:“等爸出院了,你来我们家吃个饭怎么样?也让我们家有点人气儿。”

俞舟这人最心软,只要对方带上点恳求的语气他就没法拒绝。他点点头,说:“好。”

李先生叮嘱护工照看好他父亲,亲自送俞舟回家。俞舟犹豫了一路,到自家楼下才开口问:“要上去坐坐吗?”

李先生自然乐意。

俞舟把李先生领上楼带进屋,亲自泡了茶给李先生喝。李先生见俞舟动作如行云流水,娴熟得不得了,越发觉得这小孩难得。这社会越来越浮躁,像俞舟这样能安静学东西、安静过日子的小孩太少了。

李先生下午还有正事要办,喝着茶和俞舟说了会话就走了。

俞舟送走李先生,心里有些高兴。人总是喜欢比自己优秀的人,俞舟就很喜欢李先生。李先生的商业手腕了得,待人接物又叫人如沐春风,这都是俞舟学不来的。

……

另一边,邵荣补眠结束,刚从床上爬起来。他正对着镜子刷牙,手机忽然震动了一下。邵荣看了眼,是他一个立志要去当狗仔队的损友发了张照片过来,只看消息提示也看不见到底拍了什么。

不过这厮是天生的话痨,很快噼里啪啦地发来新消息——

“我在这个小区跟拍,拍到了不得了的东西!”

“荣哥,我看你要绿了啊!”

“你看看,照片上这人是不是有点眼熟?就是这几年很有名的那个什么,白手起家的黄金单身汉!”

“荣哥你在不在?他可是和嫂子上楼很久了!”

“哟,下来了,我再给你拍个正脸!看人家长得人模狗样,可把你比下去了啊,荣哥你惨了,要绿了要绿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