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结束得非常快,那些饿得手软脚软的妇人小孩、体弱男人先不说,剩下的那些汉子,也只吃得个半饱,没抵抗几下就不行了,跪在地上直求饶。
而那一屋子晕倒的人,林乔扶着墙解释道,"当时,怕被其他山贼发现,就找了间屋子把他们都扔里面了。"
这些山贼以后的结局,连审讯都不需要,敢劫军粮,又毁了李大人的药,要么被杀,要么充军。
而且,当时那三十几个被绑的山贼根本就没看到他出手,他的异能应该不会暴露的。
对林乔的强悍,那些官兵也只是震惊了一会儿,因为有人发现了山贼的宝库。里面全是金银财宝、绫罗绸缎,就是没有粮食。
几十名官兵一哄而上,涌进宝库,纷纷将东西往衣服里塞。对官兵们私藏金银的行为,林乔当作没看到,反正是不义之财,谁拿都一样,就算上交了,也不一定落到谁手里。而且他们攻打这里的目的,只是灭山贼,收缴赃物倒是没那么重要。
这些官兵到底不敢太过分,还是留了一大半的金银财宝以及所有不好搬运的物品。
林乔和那几个什长都没权利处置这些山贼,于是,五十个官兵押着一百左右手脚齐全的山贼汉子,以及几百老弱妇孺、金银财宝下山,往秦公子那边赶过去。
而那几十个晕着的、受伤走不动的山贼,则由那一百多手脚齐全的山贼负责,或扛或扶。
这次收获还算不错,不仅有金银财宝,还有不少马骡牲畜。但有伤患和老弱妇孺的拖累,林乔他们赶到营地时,已是戌时一刻了。
蔡校尉的一个小兵在村口等着,看到他们回来,立即跑回去报信。秦公子和蔡校尉带着人很快迎了上来。
第65章第六十五章
见他们竟有如此大的收获,忧郁哥秦公子难得地笑了一下。一番口头夸赞之后,又安排众人休息。林乔体力和异能透支得太厉害,东西都没吃就睡倒了。
第二日卯时一刻,天还没有亮,众人就拔营出发。清风帮忙驾着骡车,而林乔则继续睡觉,直到抵达陪都大名府。
大名府是黄河北面一座重要的军事重镇,有“控扼河朔,北门锁钥”之势。是大晋朝都城的北大门。而契丹军队目前则聚集在离大名府外城一百里的刑州和恩州。
当初,契丹攻下邢城,晋廷大震,满朝文武百官惊恐万分,吵成一片。有主张迁都洛阳的,也有主和的,唯有枢密副使狄云坚持死磕下去,他在朝堂上据理力争,
"假若迁都,放弃大名府,那契丹人更会长驱直入,南渡黄河,既然如此,那迁都又有何用?
大名府城高地险,堑阔濠深,战争打了三年,敌我双方都呈疲软之式。
契丹远离上京,又不事耕种,粮食全靠跟大晋交易。而如今,边境交易早已关闭,契丹的粮食供应完全靠之前抢夺我大晋所得。
契丹虽攻克刑州,但其将士伤忙惨重,主将必卢重伤,而主帅不善军事。加上粮食供应无以为继,如果他们在入冬前没攻下大名府,那么结果只有两种,要么撤退,要么和谈。
既然如此,我大晋为何要迁都?为何要求和?只要我军能坚持到年后,两方形势必定会扭转。"
而文帝的态度和狄大人一致,不迁都、不求和、誓要与契丹死磕下去。
如今刑州之战已过去三月有余,双方都元气大伤,大晋军退回大名府休养生息,契丹也暂驻刑州休整。
一到外城的军营,林乔就跟着清风去了伤兵营。但里面并没有几个伤患,刑州之战已过去这么久,以目前的医疗条件,那些伤得重的基本都死了,伤得轻的也差不多好了。
林乔转了一圈,见没他可做的,只得跟着清风回去睡觉。
秦公子交付完军粮,又带着他回了内城的宫城。因为是陪都,大名府的内城也象征性地建了几个宫殿。北军从刑州退回大名府后,除了皇帝睡觉的几个大殿,其余地方都被征用,成了新的军机处。
林乔不知道秦公子打算如何安置他,是留在兵营接受训练?还是做军医救治病患?
如果要做普通士兵,林乔是不愿的,倒不是他嫌弃其地位太低,而是普通士兵要在面上刺字。他又不是犯人,为何要刺字?对此,他是万分不愿意的。
而如果做军医,此时正好可以对其他医护人员进行缝合术的培训。
他正想去找秦公子问问清楚,没想到秦公子也来寻他,说是需要他给人看病。
病床上的人,林乔虽然不认识,但他大概猜得到这人是谁,归德郎将李大人。因为那个在大横山被劫后,趴在地上伤心大哭的老汉正在床边小心伺候着。
那老汉一见林乔,先是一惊,又听说,是这少年给他家大人看病,又是一脸的不信任。
秦公子对屋里另一个站着的,面露狐疑的武将说道,"沈大人,我已经说过多次了,林乔确实治好了被开膛破肚的衙役。如今李大人这情形,何不让他试试?"
那沈大人叹了口气,半天才说道,"那就试试吧!"
看那李大人,昏迷不醒,脸色蜡黄,嘴唇发白。林乔又解开这人腹部的衣服,一阵恶臭迎面扑来,好家伙,创口都已经腐烂生蛆了,这个样子都还没死,以目前的医疗条件,已经相当不错了。
林乔拿出工具包,忍着恶臭,正要下手去除腐肉,却见其余三人都伸长了脖子,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中的刀。
于是问道,"诸位果真要看我挖腐肉?"
见那三人仍看着,只得又说道,"还是请三位去外面等候。"
秦公子于是把另外俩人拉出屋子,又关上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