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庭方点点头,拍拍他的肩膀,道,“好兄弟。”
第三十六章
五月初五,就是端午节。
这样的节日,殷合从来都没有出去玩儿过,因此他计划着这一次怎么也要出去逛一逛。
每一年的端午节,京城的永安河上都有个小小的龙舟比赛。规模要比南方差多了,但是一年一次,实在稀罕,自然不少人愿意去看。
永安河边有个永安楼,就是专门贴着河建的。临河的位子比其他位子贵一倍,平时就靠着这河边的景色开下去,是个十分有情调的地方。
永安楼高十层,实际上有人的地方只有九层,第十层供着河神的金身。这不是正经的河神庙,不过永安楼的老板认为自己这生意也是靠河吃河,因此供奉起来十分虔诚。
到了端午节这一天,稍稍有点钱的,都会来永安楼看龙舟。视野开阔,人不多,十分清净。殷合就叫人订了三楼的包厢,打算端午节去看一次龙舟。
此时天气已经渐渐热起来了,不过早上出发,也十分凉快。殷合先坐着轿子,去庙里进香。庙里烟雾缭绕,鼻间都是檀香的味道。殷合跪在蒲团上,求菩萨让自己的父母奶奶早登极乐,求周伯父能健康长寿。求到周庭方,想了又想,到最后磕了个头,求周庭方一生平安。
从庙里出来,天气已经有点热起来了。殷合身上出了薄薄一层细汗。白露给他打扇,他们在庙外的草地上采了许多艾草,依旧坐着轿子离开。
到了永安楼,时间还算早。于是他们几个人便上了几个点心。他们点了几个粽子,店小二还推荐了他们店里的特色粽子,说是江南口味。上来了,一咬,竟然是咸的。
这时,外头的龙舟已经推进河里了。殷合就放下筷子,推开窗户,向外看。
这个地方视野十分清楚。河岸边已经聚起了人,龙舟被粗糙的麻绳绑在岸边,在水里飘荡。龙舟上的人穿着短褂,一根布带系在脑门上,上面插着艾草。场面十分热闹,殷合都能听得到人们说话的嘈杂声。
殷合从来没见过这么多人,自然好奇地睁大了眼睛看。下面有的浪荡公子,看到永安楼上一个美人,兴奋地吹起了口哨。可惜殷合听都没听到。
锣鼓一响,水波荡漾。龙舟比赛就开始了。
本朝端午,有赠扇的传统。周庭方早就开始琢磨这个扇子,千挑万选,才选出来一个。
这是个折扇,竹骨细密坚硬,触手生凉。下面挂着一个白玉雕刻的同心结,正好的殷合绣得香囊上的同心结凑成一对。同心结下,挂着一颗指甲大的黑珍珠,十分漂亮。扇面是周庭方亲手画的冰雪消融图,光是看着便觉得凉快,也有希望求得原谅的意思。
周庭方下了朝,叫侍卫把扇子拿出来,兴致勃勃地去找殷合。结果进了屋,殷合竟然不在。
念春说,殷合去看龙舟了,白露和忍冬跟着去了。在永安楼三楼的临河天锦包间。
周庭方一听去看龙舟,上火地不得了。龙舟那边要多少人,万一有什么三长两短,被人欺负了,被人占便宜了,被人抢回家了,可怎么办。听说定了包厢,才终于长出了一口气。
他带着人去永安楼,进了包厢就看到殷合倚着窗向外张望。他走过去,双手抱住殷合的腰。
殷合推推他,道,“一边去,别动手动脚的。”
周庭方一看,才发现殷合没戴面纱。他皱皱眉,往下一望,不少人都时不时往他们这里看,看的正是这个凭栏远眺的美人。
下面人头攒动,往这里看的,男女老少,坤泽乾元庸常,几乎都有。龙舟那边,正是比赛结束的时候。龙舟上的船手不少都往殷合这里看,胜利者举着船桨,仿佛在向心上人炫耀。
周庭方看着这景象,额头青筋暴起,恨不得把殷合的脸捂的死死的,谁都不给看。他阴沉着脸,对忍冬道,“带面纱了吗?”
忍冬把面纱拿出来,周庭方接过,沉默着给殷合系上。
殷合拉下面纱,转过头,疑惑道,“你干嘛?戴什么面纱?”
周庭方正压抑着怒气,刚想发火,旁边的贺州就重重地咳嗽了一声。
周庭方阴着脸,深吸了一口气,道,“你戴上,好不好?下面那么多人看着呢。”
殷合轻笑,“怎么了?我很丑吗?还是我脸上沾了粽子米?”
周庭方被他一句不轻不重的话怼得心肝直泛疼。他咬紧了牙关,才忍下了这一口气,“我求求你了,戴上吧,我的祖宗。”
殷合瞥他一眼,转过头,“不戴。”
周庭方攥着面纱,在屋子里走了两步,还是忍耐不住,用尽力气给了桌子一脚。
贺州赶紧把桌子扶稳了,趴在桌子上咳得不像样子。
忍冬倒了杯水,给贺州拍拍后背。
殷合转过头,脸上十分不高兴。
周庭方把拳头捏得啪啪响,努力地摆出一个难看的微笑,道,“不好意思,一不小心踢着了。”
下面的龙舟比赛结束了,人流也渐渐散去。殷合坐下,喝了口茶,道,“回去吧。”
周庭方便起身,暗自打算着,谁要是敢盯着殷合看个没完,他就扒了他的皮。